“先生,您是想让我去香港?” 文三儿试探着问。
周明远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期许:“你这几年跟着我截设备、护物资,不仅懂机械,还认识不少人脉,不管是伪军里的老李,还是洋行的伙计,都能说上话。香港现在需要有人把国外的设备运进来,支援根据地建设,你去再合适不过了。”
文三儿愣住了,他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北平。这里有他熟悉的胡同,有祥子、方景林这些朋友,还有顺和茶馆的热茶、街头的冰糖葫芦。可他转念一想,抗战虽然胜利了,但根据地的建设还需要设备,就像赵师傅说的,有了机床才能造更多的武器,有了抽水机才能更好地种庄稼。
“那…… 我什么时候走?” 文三儿握紧了拳头,眼里满是坚定。
周明远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月初有艘英国商船从塘沽出发去香港,方景林已经帮你办好了通行证,身份是洋行的采购员。我给你写了几封信,香港有我们的地下交通站,他们会接应你。”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盒,“这里面是你这几年的奖金,还有一些机械图纸,你拿着,到了香港或许能用得上。”
文三儿接过铁盒,沉甸甸的,心里也沉甸甸的。他想起第一次见到周明远时,自己还是个只会吹牛的混混,如今却要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肩负起转运物资的重任。
1945 年 10 月 5 日,卯时,塘沽码头
天还没亮,码头已经挤满了人。文三儿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提着个皮箱,站在人群里,看着赶来送别的祥子、方景林和赵师傅。
“文三儿,到了香港记得给我们写信!” 祥子递过来一个布包,里面是他连夜烙的大饼,“路上吃,别饿着。”
方景林拍了拍他的肩膀:“香港那边的交通站暗号是‘兰竹图’,接头人穿黑色西装,戴金丝眼镜。到了那边凡事小心,遇到困难就找交通站。”
赵师傅塞给他一个铁皮盒:“这里面是些常用的工具,修机床、拆电机都能用得上。你在那边要是遇到懂机械的师傅,也帮我留意着,以后说不定能请他们来根据地帮忙。”
文三儿点点头,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在北平的这几年,从拉洋车到截设备,从吹牛混日子到为根据地做事,是这些人陪着他成长,陪着他蜕变。
“行了,船要开了,我走了!” 文三儿挥了挥手,转身登上了商船。
船开了,文三儿站在甲板上,看着北平的方向越来越远,心里却没有迷茫。他打开周明远给的铁盒,里面除了钱和图纸,还有一张照片 —— 是顺和茶馆里,他和周明远、祥子、方景林的合影,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咸湿的味道。文三儿握紧了手里的铁盒,眼里满是憧憬。他知道,此去香港,前路或许充满坎坷,但他不会退缩。就像在北平的那些日子一样,他会用自己的双手,为根据地转运更多的设备,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远处的天空渐渐亮了起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洒下金色的光芒。文三儿望着远方,心里暗暗发誓:等根据地建设好了,等国家强大了,他一定会回到北平,回到这个他奋斗过、热爱过的城市。而现在,他要去香江,开启一段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