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能量驻波(2 / 2)

地面上,关乎未来市场命脉的标准之战悄然打响。而地下,关乎技术存续的能量驻波难题亟待解决。

林微光感觉自己仿佛被撕裂成两半。她穿梭于地上明亮的会议室与地下冰冷的实验室之间,大脑在高强度的商业博弈与深度的技术思考之间急速切换。

在又一次关于能量驻波的讨论陷入僵局时,她独自留在实验室,对着那不断重复生成、又不断在角落形成红色旋涡的场强模拟图,久久沉默。

物理结构无法改变,能量反射的规律无法违背。那么,出路在哪里?

她想起了“棱镜”的平滑过渡,想起了“理解噪声”的思维转换。对抗物理,是否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个近乎离经叛道的想法,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的思绪。

她猛地坐直身体,接通了与伊莎贝尔的内部通讯。

“伊莎,我们可能又错了。”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一直在试图‘抑制’驻波,把它当作敌人。但驻波本身,也是能量,是场域的一部分,是空间结构反馈给我们的‘声音’。”

伊莎贝尔在另一端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消化这个颠覆性的概念。

林微光继续快速阐述,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能不能不再追求一个‘均匀’的理想场?而是让算法实时学习特定空间的物理结构,识别出那些容易形成驻波的关键节点,然后……不是去压制它,而是主动在这些节点上,施加一个相位相反的、微弱的‘补偿场’?就像我们用主动阻尼抵消固化炉的谐振一样!让补偿场与自然形成的驻波相互抵消,或者,至少将其能量引导、分散到不那么危险的区域?”

不是对抗,是引导!不是消除驻波,是利用反相声学原理去“中和”它!

通讯那头传来了伊莎贝尔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随即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对!对啊!我们可以为‘萤火’模块增加一个‘空间声纳’功能!通过发射低功率探测场,快速构建空间物理结构模型,预判驻波形成点,然后启动实时补偿算法!这需要的算力可能会增加,但绝对比硬扛过热和效能衰减要可行得多!”

又一个看似无解的困局,被林微光用跳出框架的思维,劈开了一道希望的缝隙!

“立刻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初步算法设计!”林微光下达指令,疲惫一扫而空,眼中重新燃起火焰。

她结束通讯,靠在冰冷的实验台上,感到一种近乎虚脱的畅快。

地上,她在商业的棋局中与巨鳄搏杀。

地下,她在物理的法则中与规律角力。

无论哪一边,都无比艰难。

但每一次在绝境中找到出路,都让她和她的团队,变得更加强大。

能量驻波的难题尚未解决,欧洲标准之战刚刚启幕。

但林微光知道,她和她点燃的这簇“萤火”,正在以超越所有人想象的速度,疯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