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星光偏要吻烟台 > 第140章 磨合与反击

第140章 磨合与反击(1 / 2)

顾知行正式入职,头衔是“普罗米修斯”业务单元首席运营官(o)。他没有浪费时间熟悉环境,到岗第一天便径直走入林微光的办公室,手里拿着那份关于苏氏低价竞争的初步分析报告。

“林总,”他语气平稳,没有新官的客套,“苏氏这百分之四十的差价,是个烟雾弹,也是我们的机会。”

林微光示意他坐下:“详细说说。”

“我和david团队初步研判,苏氏要实现这个报价和交付周期,只有三种可能。”顾知行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极度简化系统,可能只保留基础的环境监测和预设情景灯光,阉割掉真正的动态‘场协同’核心,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第二,采用低成本、低可靠性的替代材料和元件,长期运行风险极高。第三,他们在赔本抢占标杆客户,后续会通过捆绑服务或升级费用找回利润。”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无论哪种,都是我们的突破口。我们需要一场精准的反击,不仅要守住‘北极光’,更要借此机会,向市场清晰地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环境赋能’,以及低价的潜在代价。”

林微光赞同地点头:“你和david全权负责制定反击策略,我需要随时知晓进展。”

顾知行行动迅捷。他首先与伊莎贝尔团队合作,在极短时间内出具了一份详尽的《“环境能量场”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关键技术指标白皮书》,里面没有攻击苏氏,只是客观罗列了构建一个稳定、有效且安全的系统所必需的核心技术指标、材料标准与验证方法。这份白皮书被迅速发送给“北极光”及所有已知的潜在客户。

同时,他指导david的团队,准备了一份面向“北极光”董事会的补充陈述材料。材料没有纠缠于价格,而是用清晰的图表,对比了“全功能系统”与“简化版系统”在长期价值、维护成本、升级潜力和对员工健康福祉的潜在影响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他们甚至模拟了一个“简化版系统”因性能不稳定或故障频发,导致员工抱怨、使用率下降,最终需要二次投入改造的“总拥有成本”模型,结果显示其远期成本远超“普罗米修斯”。

“我们要帮‘北极光’算清楚这笔长期账,而不仅仅是眼前的价格标签。”顾知行在内部策略会上强调。

反击材料送达“北极光”的同时,顾知行也启动了他入职后的第二把火——梳理内部运营流程。他召集了所有部门负责人,从项目交付、供应链管理到客户成功,逐一过问细节。他的问题极其刁钻,直指效率瓶颈和成本黑洞。

负责项目交付的经理抱怨,定制化程度高导致现场调试周期过长。顾知行没有批评,而是追问:“哪些环节可以模块化?哪些调试步骤可以前置到工厂完成?现场工程师的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否优化?”

供应链团队提到某些特殊材料采购周期不稳定。顾知行立刻调阅了过往的采购数据和供应商评估报告,指出了几个可以建立安全库存或开发替代供应商的关键物料。

他的风格与林微光不同。林微光更侧重于战略方向和技术突破,而顾知行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精准地解剖着运营中的每一个环节,剔除冗余,缝合断点,提升整个组织的健康度和反应速度。

部分习惯了原有节奏的团队成员感到了压力,私下有些微词。david向林微光反馈了这种情况。

林微光找来顾知行,委婉地提及了团队磨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