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场的初鸣(2 / 2)

“等等!”林微光几乎是扑到屏幕前,“放大那个区域!伊莎贝尔,回放场前数据!”

伊莎贝尔手指飞快操作,将数据流同步比对。

没错!在那个特定时刻,由于设备的一个微小波动,场强短暂地偏离了预设值,落入了一个他们尚未系统测试的、非常狭窄的参数区间。而就在这个瞬间,植物的生理信号给出了回应!

“这个区间……”伊莎贝尔迅速调出模型,进行反推计算,“场强的梯度变化率是关键!不是绝对强度,是变化的速度!”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发现!他们一直在追求稳定的场强,却忽略了“变化”本身可能才是引发协同效应的钥匙!

希望的火花骤然迸现!

两人立刻围绕这个新发现,重新设计实验方案,调整场源模拟参数。时间在高度专注中飞速流逝,窗外天色悄然泛白。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高窗,洒在布满草稿纸和仪器的工作台上时,新一轮实验的数据开始稳定输出。屏幕上,那条代表生理反应的曲线,不再是无力的基线,而是跟随着精心调制的、动态变化的微能量场,清晰地、有节奏地起伏着!

虽然响应幅度依然需要优化,但这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第一次真正观测并量化了基于“场协同效应”的生命体与非生命能量场之间的互动!

林微光和伊莎贝尔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疲惫的兴奋。

“成功了……”林微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却又被巨大的成就感填满。

她立刻将初步实验数据和结论整理成加密报告,发送给了陆时砚和周景明。在报告末尾,她附加了一句:

「已发现关键参数区间,证实场动态变化为协同效应触发核心。‘普罗米修斯’路径可行性,得到初步验证。」

发送成功后,她靠在冰凉的实验台边,望着窗外被朝阳染成金色的湖面。

场的初鸣,虽然微弱,却真切地响起了。

这声音,穿透了苏黎世的晨雾,也必将,穿透未来商业与科技竞争的硝烟。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但有了这第一声回响,她就有信心,让这“场”的共鸣,最终响彻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