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捆绑的绳索(2 / 2)

回到住处,林微光感到一阵疲惫。苏氏的手段阴险而有效,这次是制造舆论危机,下次又会是什么?她必须找到更牢固的纽带,将部落的利益与项目更深地捆绑在一起。

深夜,她收到周景明转发来的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赫然是陆时砚。邮件内容极其简短,没有任何寒暄,只有一行字:

「考虑引入第三方可再生能源基金,共同投资建设小型太阳能电站,优先保障部落及文化中心用电,盈余并入当地电网。利益捆绑,根基乃固。」

附件是一份该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简要介绍和初步接触反馈。

林微光看着这封邮件,心脏猛地一跳。引入第三方基金,投资建设与文化和土地并无直接冲突、却能带来实实在在能源独立和经济效益的太阳能电站!这不仅能解决部落和发展项目长期的能源需求,降低运营成本,更能将一部分项目股权或收益直接让渡给部落,形成一个超越文化合作、更加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这不再是请求,而是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共同发展的平台。陆时砚再次在她陷入僵局时,于千里之外,精准地投下了一颗打破平衡的棋子。他没有直接出手干预谈判,而是提供了一个更高维度的战略思路。

“利益捆绑,根基乃固。” 这八个字,冰冷而精准,道破了商业合作中最核心的本质。

林微光立刻意识到这个方案的巨大潜力。她连夜与埃米尔和项目团队核心成员召开视频会议,讨论引入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案。

第二天,当谈判再次开始时,林微光没有继续在“文化共生带”的细节上纠缠。她直接抛出了这个全新的、关于共同投资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构想。

“……这不仅能为文化中心和部落社区提供清洁、廉价的电力,摆脱对外部电网的依赖,剩余的电力销售所得,也将按照约定比例,直接注入我们共同成立的社区发展基金,用于改善医疗、教育,或者作为部落年轻人的创业启动资金。”林微光阐述着方案,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部落代表,最后落在哈立德长老脸上,“这意味着,阿尔·拉希德部落,将不仅仅是文化的守护者和参与者,更将成为清洁能源的生产者和受益者。这片土地,将同时产出文化的光辉和能源的财富。”

这个提议,完全超出了哈立德长老和族人们的预期。文化合作或许还带着些许不确定性,但真金白银的能源收益和实实在在的能源独立,其诱惑力是显而易见的。帐篷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议论声,几位老者的眼神也明显亮了起来。

哈立德长老沉默了很久,久到帐篷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着林微光,又看了看坐在她身旁、同样对这个新方案表示支持的埃米尔(埃米尔在本地工程界的声誉,也为此方案增加了可信度)。

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少了几分之前的强硬:“这个……电站,需要占用多少土地?会不会破坏环境?”

林微光早已准备好答案,她展示了初步的选址分析(避开了敏感区域和传统聚居地)和环境评估预判,强调了太阳能技术的清洁性和低影响。

哈立德长老听完,再次陷入沉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着,内心的挣扎显而易见。一边是根深蒂固的保守和对未知的恐惧,另一边,是触手可及的、关乎部落现实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以及林微光所展现出的、不同于其他“外来者”的尊重与诚意。

最终,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看向林微光,眼神依旧锐利,却多了一丝决断:

“细节,可以慢慢谈。”

没有明确的同意,但这句“细节可以慢慢谈”,无异于打开了通往最终协议的大门。捆绑的绳索,终于找到了最关键的那个结。

林微光心中巨石落地,她知道,最艰难的一关,终于过去了。她望向帐篷外,阳光正好,洒在无垠的沙海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那条由陆时砚在幕后精准抛出的“利益捆绑”的绳索,正在将这艘一度搁浅的项目之舟,重新拉回广阔的航道。而她,则是那个站在船头,紧紧握住缆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