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一道阴影(2 / 2)

她话锋一转,语气不疾不徐:“但‘光之博物馆’的命题,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回顾光的建筑史,更是探索光在当下及未来,如何承载更广义的‘记忆’——个体的、集体的、科技的、甚至虚拟的记忆。我可能无法立刻引经据典,阐述清楚每一个历史细节,但我带来的,或许正是一种不受传统框架束缚,试图连接历史与未来、技术与情感的‘新’视角。例如,我们正在探讨的,如何利用智能材料对光线的动态响应,来模拟记忆的‘浮现’与‘淡忘’过程。”

她没有试图在对方擅长的领域硬碰硬,而是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项目正在探索的、更具前沿性和交叉性的方向。这是她的“战场”,是她这些天与陆时砚、与技术团队碰撞出的思考。

徐老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看起来稚嫩的女生会如此回应。他皱了皱眉,似乎想反驳,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陆夫人的目光在林微光和陆时砚之间逡巡了片刻,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听起来,倒是有些新奇。”她淡淡评价了一句,听不出喜怒,“既然时砚坚持,那就看看你们能碰撞出什么吧。徐老,我们就不打扰他们工作了。”

她朝徐老示意了一下,转身便向门外走去,姿态优雅,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寻常的巡视。徐老深深看了林微光一眼,也跟着离开。

实验室里重新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却截然不同。那短暂的几分钟,像一道冰冷的阴影,清晰地投射下来,提醒着林微光她所处位置的微妙与险峻。

周景明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吓死我了,还以为徐老要当场布置论文呢。”

陆时砚没有说话,他走到林微光面前,深邃的眼眸看着她,里面翻涌着难以辨明的情绪。

“应对得不错。”他最终只说了这四个字,语气依旧平淡,但林微光却从中听出了一丝极淡的……或许是赞许?

“我只是说了我想说的。”林微光实话实说。在那种情况下,伪装和迎合毫无意义。

陆时砚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然后移开,重新投向屏幕上的结构图。“继续。刚才提到的智能材料响应曲线,需要更精确的数据支撑。”

工作重新回到轨道,但林微光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陆夫人和徐老的到来,不仅是一次下马威,更是一次清晰的划界。她在这个项目中的每一步,都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而她与陆时砚之间,那层因专业合作而暂时模糊的界限,也再次变得清晰而冰冷。

他站在那个她尚未完全理解的世界里,而她,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在那道投下的阴影中,走出一条光路。

傍晚离开实验室时,周景明悄悄塞给林微光一个U盘。“里面是一些关于陆夫人艺术偏好和徐老学术观点的内部资料,还有博物馆设计领域的经典案例库。有空看看,知己知彼。”

林微光握紧那个小小的U盘,感觉重若千钧。“谢谢周师兄。”

“别谢我,”周景明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复杂,“要谢就谢时砚。是他让我准备的。”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他压力很大。董事会里对他启用你这个‘变数’,反对声音不小。他是在用自己的信誉为你担保。”

林微光怔在原地,看着周景明离开的背影,心中翻江倒海。

用自己的信誉……为她担保?

她抬头,望向顶层实验室那扇依旧亮着灯的窗户,仿佛能看到那个在数据与图纸间沉静忙碌的冷峻身影。

夜色中,她紧紧握住了手中的U盘。

这道阴影,她必须靠自己,把它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