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上可以实现。”陆时砚打断她,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笃定。他的目光终于从速写本上抬起,落在她因激动和紧张而微微泛红的脸上。“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不同’?是内容的切换,还是情绪基调的转化?是叙事的断裂,还是层叠?”
他一连串的问题,精准地切入了她构想的核心,也瞬间将她的思维带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他不是在否定,而是在引导,用他建筑师的方式,帮她锤炼那个粗糙的灵感金矿。
林微光眼睛一亮,立刻抓住这思维的火花,与他探讨起来。两人就这个构想的光路设计、空间节奏、情绪引导展开了快速的、高度专注的交流。周景明在一旁听着,偶尔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什么,嘴角始终带着那抹若有所思的笑意。
这场非正式的“面试”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当讨论暂告一段落时,林微光才感到喉咙干涩,精神却处于一种极度亢奋后的疲惫与满足。
陆时砚走到工作台前,拿起她的速写本,修长的手指翻动着那些充满涂鸦的纸页。他的动作很慢,很仔细。
“思考的路径,比完美的答案更重要。”他合上速写本,递还给她,做出了结论,“你的路径,是通的。”
他看向她,眼神依旧是专业的审度,但那份锐利之下,似乎多了一丝极淡的、近乎认可的东西。
“项目前期概念研发阶段,欢迎你的加入。”他正式发出邀请,“身份是特聘艺术顾问。合同和保密协议,稍后周景明会发给你。”
“特聘艺术顾问……”林微光重复着这个称呼,心脏有力地跳动着。这不是学生项目里的“执笔”,而是以一个相对独立的、被认可的专业身份,参与到一个顶尖项目中。
“谢谢。”她郑重地说。
陆时砚微微颔首。“做好准备,这不是轻松的旅程。”他的语气带着惯常的冷硬,“陆氏集团董事会,艺术委员会,还有……我母亲,都会是评审。他们的标准,会比LuArt严苛十倍。”
他提及“母亲”时,语气有瞬间几不可查的凝滞。
林微光立刻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专业合作,她可能已经半只脚踏入了陆家那个庞大而复杂的权力场域。
“我明白。”她没有任何退缩。机遇与风险向来并存。
离开实验室,周景明与她一同下楼。
“表现不错,”周景明笑着评价,“时砚很少对人说‘路径是通的’。”他顿了顿,语气随意地补充道,“他母亲,也就是陆夫人,是‘光之博物馆’项目艺术委员会的荣誉主席,对合作者的遴选……有最终否决权。她比较欣赏……嗯,风格更‘经典’的艺术家。”
这是在提醒她,前方不仅有专业的高山,还有审美的壁垒和来自最高层的潜在阻力。
林微光点了点头,将这份信息记在心里。“谢谢周师兄提醒。”
回到公寓,邮箱里果然已经收到了周景明发来的合同草案和厚达几十页的保密协议。条款清晰,报酬合理,姿态专业。她仔细阅读后,电子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知道,一段全新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程,正式开始了。
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阳光灿烂的城市。手中,是那本画满了混乱思绪的速写本。
光之博物馆。
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