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瑶才人的绩效革命 > 第111章 算盘声里的暗潮与御书房的茶

第111章 算盘声里的暗潮与御书房的茶(2 / 2)

她心里嘀咕着,但还是收拾整齐,带着素心,跟着安公公去了御书房。

这是她第二次来御书房,比起上次望江台后的压抑,这次心情倒是轻松了不少,甚至带着点“终于要直面甲方”的微妙感觉。

御书房内依旧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龙涎香的气息。赵璟坐在宽大的御案后,面前果然摊着几本看起来颇为古旧的线装书。

“臣妾参见皇上。”李梦瑶规规矩矩地行礼。

“平身。”赵璟的声音听起来比往常温和些许,“不必拘礼,坐吧。”他指了指御案下首早已备好的绣墩。

李梦瑶谢恩坐下,目光快速扫过那几本书,嗯,确实是讲宫殿营造、水利工程的,生僻字不少。

“这几本书,记载了些前朝旧事,朕看着有些费解。”赵璟随手拿起一本,翻到一页,指着一处关于河道清淤工程的描述,“比如这里,所言‘分段督役,限日考成’,具体是何章程,与如今工部做法颇有不同,李嫔可能看懂?”

李梦瑶凑过去看了看,那文言文确实佶屈聱牙。但她前世做项目,没少研究古代管理智慧,对这类记载并不陌生。

她仔细看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通俗的话解释:“回皇上,此处大意是说,将整个清淤工程划分为若干段落,分别指派负责人(督役),并规定完成期限(限日),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成)。这其实……颇有些类似臣妾在揽月轩试行的‘项目分解’和‘节点考核’。”

她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用手指在空气中比划着,仿佛在画流程图:“如此一来,责任到人,工期明确,便于管理和追责,效率自然提升。比工部如今常见的‘大锅饭’模式,确实要先进不少。”

赵璟听着她的解释,看着她不自觉流露出的、那种专注于专业领域的生动表情,眼神微动。他哪里是真的看不懂这书?不过是个由头罢了。但他发现,听着她用那种独特的、条理分明的方式解读这些枯燥记载,竟别有一番趣味。

“哦?看来古今之理,亦有相通之处。”他顺着她的话说道,目光落在她因专注而微微泛光的侧脸上,“那你觉得,此法若用于如今朝政,比如……漕运疏通,是否可行?”

李梦瑶心里咯噔一下。漕运?这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她一个后宫妃嫔,哪敢妄议?

她谨慎地回答:“臣妾愚见,任何良法都需因地制宜。前朝之法有其精妙,但亦需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人员、物料、天气、沿途州县配合等等,都需通盘考量。若盲目照搬,只怕画虎不成反类犬。”

她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方法本身,又强调了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赵璟眼底掠过一丝赞赏。不冒进,不怯场,思路清晰,懂得分寸。这份见识和心性,确实难得。

“嗯,此言有理。”他点了点头,似乎颇为满意。他没有再追问朝政,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更轻松的方向,问起了她揽月轩推行“考核”的一些细节和趣事。

李梦瑶见皇帝不再提敏感话题,也放松下来,便将一些推行过程中的小波折、宫女们为了争取“优评”闹出的笑话等,略带幽默地讲了讲。她语言生动,描述有趣,连一旁侍立的安公公都忍不住嘴角微弯。

御书房内,一时气氛竟难得的融洽轻松。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仿佛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赵璟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眼眸明亮的女子,忽然觉得,这沉闷的御书房,似乎也因她的到来,多了几分鲜活的生气。

直到夕阳西沉,李梦瑶才告退离开。

看着她离去时轻快的背影,赵璟沉默良久,才对安公公吩咐道:“告诉福海,夏衣之事,若再无进展,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就不用干了。”

安公公心神一凛,连忙应下。皇上这态度,再明白不过了。内务府的拖字诀,到头了。

而走出御书房的李梦瑶,迎着晚风,轻轻吁了口气。这次“学术交流”,感觉……好像还不错?皇帝似乎也没那么可怕嘛,至少谈起“项目管理”来,还能聊到一块去?

她摸了摸有些发烫的脸颊,心里莫名地有点雀跃。看来,她这“后宫职场顾问”的路子,走得还挺对?

只是,她还没意识到,皇帝今天这看似随意的“学术探讨”,以及最后那句关于漕运的提问,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场更大的“项目”,正在不远的前方,若隐若现地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