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瑶才人的绩效革命 > 第9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9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2 / 2)

她需要再次借助德妃的势,至少,要让对方投鼠忌器。同时,她必须尽快在皇帝那里,留下更深的、积极的印象。

李梦瑶深知,不能等到对方发难再应对。她必须主动出击,加固自己的防线。

第一件事,她再次提笔,不是写方案,而是写了一份 《关于太后万寿圣典戏单遴选过程的补充说明及风险预案》 。在这份文件里,她以极其谦卑和客观的口吻,“复盘”了自己遴选戏单的思考过程:

· 再次强调以“符合太后心意、彰显皇家体面、体现皇上孝心、兼顾雅俗共赏”为最高原则。

· 详细解释了为何选择《满床笏》、《木兰从军》等戏码(紧扣忠孝节义与巾帼英雄主题)。

· 重点阐述了将《瑶池赴会》作为备选加演环节的考量——既肯定了其“新奇精巧”的艺术价值,又表达了对其“可能因排场过大而与圣上提倡节俭理念不甚相符”的担忧,故而建议“控制排场,取其精华”。

· 最后,她甚至“未卜先知”地提出,新戏演出环节可能存在“道具准备复杂”、“人员调度生疏”等执行风险,建议内务府和教坊司提前演练,并附上了一份简单的“检查清单”。

这份文件,与其说是补充说明,不如说是一份“免责声明”和“预先甩锅指南”。她将遴选理由写得无懈可击,把所有潜在的批评点都提前做了“合理化”解释,并把可能出现的执行问题,归咎于客观难度和相关部门准备不足。

她赶在江南织造发难之前,通过安公公,将这份补充说明再次呈递御前。她要让皇帝先入为主地认为,她的选择是出于公心,且考虑周全,任何后续的指责,都可能是利益相关的诋毁。

同时,她让福顺留意到,德妃次日会去御花园的莲池旁赏荷。她算准时间,带着那盒伤药,由锦绣扶着,也“恰好”前往莲池“散步”。

果然,在莲池旁,她“偶遇”了德妃。

“臣妾参见德妃娘娘。”李梦瑶恭敬行礼。

德妃今日心情似乎不错,看到她,微微颔首:“李才人也在?膝盖可大好了?”她注意到了李梦瑶手中捧着的锦盒。

“劳娘娘挂心,已好多了。多亏娘娘当日赏赐的良药。”李梦瑶适时地将锦盒奉上,“臣妾一直铭记娘娘恩德,今日特来谢恩。此药效果奇佳,臣妾不敢专美,听闻娘娘宫中偶尔也有宫人磕碰,或能用上。”

她还的是药,更是态度。表明自己记得对方的恩情,并愿意依附。

德妃身边的宫女接过锦盒。德妃打量了她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淡淡一笑:“李才人有心了。你如今为太后寿宴出力,皇上也看重,好生当差便是。这后宫里头,风言风语总是有的,自己立身正,便不必畏惧。”

这话,已是明确的回护和提醒。李梦瑶心头一暖,再次躬身:“谢娘娘教诲,臣妾谨记。”

这次“偶遇”目的达到,李梦瑶不敢多扰,很快便告退了。

看着李梦瑶离去的身影,德妃对身边女官轻声道:“是个聪明人,知道借势,也知道分寸。柳昭仪那边,怕是讨不到好了。”

然而,就在李梦瑶以为暂时稳住阵脚,回到揽月轩,准备进一步细化寿宴其他环节的构思时,福顺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恐:

“小、小姐!不好了!宫外……宫外传来消息,负责采办《瑶池赴会》所需特殊琉璃灯盏的皇商……在、在来京的路上,遇袭了!货品尽毁!”

李梦瑶猛地站起身,眼前一黑。

袭击皇商,毁坏贡品!这已远远超出了后宫争风吃醋的范畴!柳昭仪和江南织造,他们怎么敢?!还是说……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