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暗针探巢(1 / 2)

鼎盛通达的仓库位于市郊结合部,远离主干道,周围是零散的物流园和一些半废弃的旧厂房。高高的围墙顶端拉着带刺的铁丝网,巨大的铁门紧闭,门口有穿着统一制服、但眼神明显带着警惕和彪悍之气的保安值守。

副组长小刘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头发染成时兴的栗棕色,穿着紧身t恤,露出胳膊上的纹身,说话带着点社会气,眼神却透着精明。他开着公司的商务车,一路跟陈哲闲聊,话题多是宁波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对公司业务和王建军本人则讳莫如深,只含糊地说王总“背景硬”、“路子广”、“跟着干有肉吃”。

车子经过门口保安严格的盘查(小刘刷了脸和工牌才放行),驶入仓库区。里面比想象中更大,分成好几个大型库房。空气中弥漫着机油、橡胶和灰尘混合的味道。

小刘把车停在最靠里、也是安保最严密的一个库房门口。这个库房明显更新,大门是厚重的电动卷帘门,门口除了保安,还有两个穿着便装、但眼神锐利、腰板挺直、耳朵上挂着耳麦的男子在来回巡视。他们看到小刘和陈哲下车,目光立刻扫了过来,带着审视。

“陈哥,这边,王总特别交代的‘精密设备’都在这A3库。”小刘对那两个便装男子点点头算是招呼,掏出磁卡在门禁上刷了一下,又按了指纹。沉重的卷帘门发出低沉的嗡鸣,缓缓升起。

库房内部异常高大空旷,顶部是钢架结构,几盏大功率的LEd灯发出惨白的光。里面堆放着大量贴着外文标签的标准海运集装箱,还有不少散放的大型木箱和用厚厚防尘布遮盖的设备轮廓。叉车在狭窄的通道间穿梭,发出刺耳的噪音。

“喏,就那边,靠墙那几个集装箱,还有那几个盖着帆布的,就是这次要走的‘精密设备’。”小刘指着远处角落一片区域。

陈哲的目光迅速扫过整个仓库。他注意到几个细节:这个A3库的货物堆放明显比其他库房更“讲究”,留出的通道更宽,监控探头密度更高,而且有几个角度刁钻的摄像头明显是后加的。角落里那几个集装箱,箱体看着很新,但箱号似乎被刻意刮花过一部分,显得模糊不清。盖着帆布的设备,轮廓奇特,不像是常规的医疗影像设备如ct、RI那种规整的方形或圆形,反而有些部件显得棱角分明,甚至带着管状延伸,更像…某种工业设备或实验装置?帆布边缘露出的包装标识,印刷的字母缩写和符号,也与常见的国际医疗器械认证标识(如cE, FdA)不太相符。

他面上不动声色,跟着小刘走进那片区域。一股淡淡的、混合着金属和某种化学品的特殊气味隐隐传来,被仓库里浓重的机油味掩盖了大半,但陈哲敏感的嗅觉还是捕捉到了。

“陈哥,这些货可金贵着呢,对环境要求高,温度湿度都得严格控制,所以专门放这屋。”小刘解释道,指着集装箱和帆布货堆,“清单和报关资料都给你了,你主要看看实物,心里有个数,清关的时候才好跟那边解释。”

陈哲点点头,装模作样地拿出资料夹和笔,一边翻看手中的清单(清单上列着诸如“高精度激光诊疗仪”、“多功能生物分析平台”等听起来高大上却颇为笼统的名称),一边绕着货物慢慢踱步,目光“专业”地扫过集装箱的箱门铅封、帆布覆盖的边角、以及地面拖拽留下的痕迹。

他注意到其中一个集装箱的箱门下方,似乎有几点极其细微的、深褐色的滴溅状污渍,已经干涸,混杂在灰尘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那颜色…让他心头一凛。另一个帆布货堆的边缘地面,散落着几片非常细小的、透明的、类似玻璃纤维碎屑的东西。

“刘副组长,”陈哲停下脚步,指着集装箱箱门上那个模糊的箱号,语气带着专业的疑惑,“这箱号怎么磨损得这么厉害?这会影响港口识别和清关效率啊。还有,”他指了指帆布边缘,“这包装方式…似乎不太符合精密仪器防震防潮的常规标准?运输途中风险会不会太大?”

小刘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随即打着哈哈:“哎呀,陈哥你眼睛真毒!这批货之前周转过几次,箱号可能是那时候弄花的,回头我让人重新喷一下!包装嘛…特殊渠道,特殊处理,里面保护层做得很足的,你放心!王总亲自把关的,出不了问题!”他明显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岔开话题,“陈哥,这边灰大,味道也重,看得差不多了吧?具体细节咱回办公室对着资料再研究?”

陈哲见好就收,点点头:“也好,资料更全面。辛苦刘副组长了。”

两人走出A3库,厚重的卷帘门在身后缓缓落下,隔绝了里面惨白的灯光和那股若有若无的特殊气味。陈哲坐回车里,面色如常地和小刘继续聊着宁波的夜宵,仿佛刚才只是进行了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仓库巡查。

然而,他握着方向盘的手指,却微微收紧。刚才看到的一切,那模糊的箱号、奇特的设备轮廓、不符的标识、可疑的污渍和碎屑,还有小刘那闪烁其词的态度和库房内外超乎寻常的严密安保…都像一块块冰冷的拼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拼凑出一个令人不安的轮廓。这绝不是什么简单的医疗器械出口!

回到自己独立的组长办公室(这是王建军给予“人才”的特殊待遇),陈哲反锁上门,拉下百叶窗。他走到窗边,背对着可能存在的监控探头,拿出一个经过特殊加密处理的卫星电话,动作自然地像是查看窗外风景。

电话接通,没有寒暄。陈哲的声音压得极低,语速平缓,每一个字都清晰而冷静:

“秦总,已初步接触目标区域(A3库)。货物情况与申报严重不符。观察到几点关键异常:箱号人为损毁;设备外形轮廓异常,非标准医疗设备特征;包装标识存疑;地面发现可疑深色污渍及不明材质碎屑。库区安保级别远超常规,有专业安保人员值守。对接人员(小刘)对细节问题回避搪塞,态度紧张。初步判断,‘精密医疗设备’为高度可疑的掩护身份。该仓库及所存货物,极可能涉及非法业务。鼎盛通达在宁波的运作,规模不小,组织严密,但更像是一个庞大体系的前端环节或区域枢纽。我会继续深入,重点追查‘雅加达’、‘曼谷’项目货物来源及最终流向。”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声音更沉:“王建军疑心重,试探意味明显。我会保持绝对低调和专业。”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秦浩同样冷静的指令:“收到。安全第一。证据链优先。保持静默,等待进一步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