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村里统一搞的。\"母亲端来两杯冒着热气的红茶,顺手把正在啃手指的周蓓抱到膝头,\"现在政策好,家家户户都翻新了外墙。\"她压低声音,朝门外努了努嘴,\"你堂叔家儿子在县里当干部,给村里争取了不少补助。你二伯家连卫生间都改造了,装了抽水马桶和热水器,丽丽回来住着也方便。\"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三轮摩托的突突声,接着是张老爷子洪亮的嗓门:\"志远啊,快来帮忙!今年这鱼可肥了,足足六斤多重!\"
周志远连忙跑出去,只见岳父从一辆崭新的绿色三轮摩托上跳下来,车斗里放着个红色大塑料盆,一条硕大的鲤鱼正在里面扑腾,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爸,这车新买的?\"周志远一边帮忙抬鱼盆一边问道。
\"可不是!\"老爷子得意地拍了拍车把,\"上个月刚买的,带倒挡的,去镇上赶集方便多了。你妈非要我戴头盔,说是什么交规...\"
午饭是简单的家常菜,但张晓云吃得格外香。母亲的手艺一点没变,炸丸子的火候、红烧鱼的咸淡都和她记忆中的分毫不差。周健早就吃饱跑出去找村里的小伙伴玩了,两个小的则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笨拙地用勺子往嘴里送饭粒,弄得满脸都是。
\"晓云,\"饭后,母亲神秘地把她拉到里屋,从衣柜深处拿出一个蓝布包,\"这个给你。\"
张晓云打开一看,是一对成色极好的翡翠镯子,在昏暗的房间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妈,这...\"
\"你外婆传给我的,本来想等你结婚时给,结果那会儿忙忘了。\"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手上的老茧发出沙沙的声响,\"现在给你也不晚。你戴着,保佑你们一家平平安安的。\"
玉镯冰凉的触感让张晓云鼻子一酸。她突然意识到,父母真的老了——母亲的手上布满了老年斑和皱纹,父亲的背也比上次见面更驼了,走路时还时不时要捶两下后腰。
下午,周志远独自开车去了周家村。虽然今年在岳父家过年,但他还是想去看看大哥一家,顺便把年货送过去。
周家村比记忆中安静了许多,路上只有几个孩童在放鞭炮。大哥周志明家的小院里,几个侄子侄女正在玩跳房子,粉笔画的格子已经有些模糊了。
\"叔叔来了!\"大侄子眼尖,第一个发现他,立刻飞奔过来,运动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
大哥周志明闻声从屋里出来,两兄弟紧紧拥抱。大哥身上还带着厨房里的油烟味,混合着淡淡的烟草气息。
\"怎么一个人来了?晓云和孩子呢?\"大哥松开他,上下打量着,\"又瘦了,是不是太忙了?\"
\"在张家村。\"周志远笑了笑,从车里搬出几个礼盒,\"三个小家伙离不得外公外婆,蓓蓓这两天还有点咳嗽。\"他把一盒西湖龙井递给大哥,\"这是特意给你带的,明前茶。\"
大嫂闻声从厨房出来,围裙上沾着面粉,手里还拿着擀面杖:\"志远来了?正好,我刚包了荠菜饺子,一会儿下给你吃。\"她朝屋里喊道,\"小芳,给你叔倒茶!用那个新买的玻璃杯!\"
屋里,父母的遗像挂在正堂的供桌上,前面积了一层薄灰,香炉里还有未燃尽的香梗。周志远默默走过去,用袖子轻轻擦拭相框。照片里的父母还年轻,父亲严肃的面容,母亲慈爱的笑容,都定格在了那个瞬间。
\"别忙了。\"大哥拍拍他的肩,递过三支点燃的香,\"爸妈要知道你现在这么有出息,肯定高兴。明天三十,早点来上坟,我买了爸最爱喝的烧酒。\"
周志远郑重地上了香,青烟袅袅升起,在相框前萦绕。\"哥,今年三十上午我来上坟,下午还得回张家村吃年夜饭。\"
\"知道知道。\"大哥摆摆手,\"现在不讲究那些了,你尽管去。初二记得带晓云和孩子来吃饭,你大嫂准备了好多菜。\"
晚饭后,村里的老支书拄着拐杖登门,和周志远聊了许久。原来村里想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开发后山的竹林搞旅游,希望周志远能给些建议。
\"这是好事啊!\"周志远眼睛一亮,掏出手机翻找通讯录,\"我可以帮忙联系省设计院的老同学,做个整体规划。竹林可以搞生态旅游,再配套些农家乐...\"他越说越兴奋,手指在茶几上比划着,\"资金方面,我可以帮忙引荐几个投资人。\"
回到张家村时已是深夜。张晓云还在等他,三个孩子都睡熟了,小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意。周蓓的小手里紧紧攥着外婆给的红包,连睡觉都不舍得放开。
\"怎么样?\"张晓云轻声问,接过他脱下的外套挂在衣架上。
周志远握住妻子微凉的手,感受着她指腹因常年写字留下的薄茧:\"挺好的。大哥准备了好多腊味,说初二一定要我们全家过去。\"他顿了顿,\"明天三十,我早上得去周家村上坟。\"
张晓云点点头,从衣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我让妈准备了纸钱和香烛,还有爸爱吃的桂花糕,你明天一起带去。\"
窗外,不知谁家又放起了鞭炮,在夜空中炸开一朵朵绚烂的花。周志远望着熟睡的三个孩子,突然觉得,这一年的奔波劳累,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