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87章 契丹内乱:耶律休哥掌权,边防压力加剧

第87章 契丹内乱:耶律休哥掌权,边防压力加剧(1 / 2)

淳化二年(991年)冬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洛阳城外的官道被积雪覆盖,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唯有驿卒的马蹄声踏破寂静,溅起的雪沫子落在急递的公文袋上,很快又被寒风冻成冰粒。陈三顶着风雪冲进书房时,怀里的公文袋已结了一层薄冰,他顾不得拍打身上的雪,气喘吁吁地喊道:“将军!燕云急报!契丹内乱了,耶律休哥……耶律休哥杀了契丹的南院大王,现在掌了兵权,还扬言要踏平瀛州!”

赵烈正伏案修改《五代秘史》中“契丹与中原关系”的批注,案上摊着从燕云传来的流民口述记录——里面满是契丹贵族对汉民的压榨,有的汉民被强征去修城墙,有的甚至被当作“祭品”献给契丹的神明。听到陈三的话,他手里的笔猛地顿住,墨汁在稿纸上晕开一大片黑斑,目光瞬间落在墙上的《幽云防御图》上,手指下意识地指向瀛州的位置——那里是大宋边防的前沿,也是当年柴荣北伐时收复过的土地,如今却要直面耶律休哥的兵锋。

“急报给我。”赵烈接过公文袋,颤抖着解开绳结。公文是代州刺史杨延昭写的,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字里行间满是紧迫感:“……契丹主耶律隆绪年幼,萧太后临朝,耶律休哥以‘清君侧’为名诛杀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总领契丹南境兵马。其掌权后,即刻在幽州、蓟州增兵五万,强征燕云汉民为兵,打造攻城器械,似有南下之意。代州烽燧已加强戒备,然兵力不足,恐难抵挡……”

“耶律休哥……”赵烈喃喃自语,眼前浮现出当年岐沟关之战的场景——那个契丹将领骑着白马,手持长枪,指挥骑兵如潮水般冲击宋军大阵,眼神里满是狠厉。他清楚,耶律休哥不仅勇猛,更擅长谋略,尤其精通骑兵奔袭战术,当年雍熙北伐的惨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的精准伏击。如今此人掌权,又控制了契丹南境兵马,大宋的边防压力,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峻。

“将军,您看这可怎么办?”陈三搓着手,语气里满是担忧,“去年刚平定了泉州的海盗,今年契丹又来闹事,这日子就没个安稳的时候!”

赵烈没说话,而是从书架上取下《武经总要》残卷,翻到“契丹军制篇”——这是他当年随柴荣北伐时,根据契丹俘虏的供词整理的,上面详细记录了契丹的兵力部署、战术特点,还有耶律休哥的用兵习惯:“耶律休哥善用骑兵,常以‘围点打援’之策,且惯于突袭粮道。当年岐沟关之战,他就是先烧我军粮草,再趁乱进攻,如今他掌权,定会故技重施。”

他指着《幽云防御图》上的瀛州至雄州一线:“这里是契丹南下的必经之路,地势平坦,最适合骑兵冲锋。杨延昭在代州兵力不足,我们必须尽快向陛下上书,请求增兵瀛州、雄州,同时加固城防,设置烽燧,确保粮道安全。”

话音刚落,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破棉袄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浑身是雪,手里捧着一个破旧的陶碗,正是三日前从燕云逃回来的流民王小二。“赵将军……”王小二的声音带着颤抖,碗里的稀粥晃出了几滴,“俺……俺刚从幽州逃出来,耶律休哥那狗贼,抓了俺们村二十多个壮丁,说要去修瀛州的城墙,不去就杀头!俺爹就是因为反抗,被他们活活打死了……”

赵烈赶紧让王小二进来,递给他一杯热酒:“慢慢说,耶律休哥在幽州还做了什么?”

王小二喝了口热酒,情绪才稍稍稳定:“他掌权后,就下了令,燕云的汉民每户要缴三石粮、两匹布,缴不出来的就抓去当奴隶;还说要‘以汉制汉’,让契丹贵族当汉民的‘领主’,俺们都要给他们干活,不听话就用鞭子抽!俺逃出来的时候,看到幽州城外的工地上,堆了好多汉民的尸体,都是累死的、饿死的……”

这些话像一把重锤,砸在赵烈心上。他想起三十年前在范阳见到的汉民苦难,想起李延寿客死燕云的悲剧,如今耶律休哥掌权,燕云百姓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你放心,大宋不会不管你们的。”赵烈的声音坚定,“我会尽快上书陛下,请求北伐,就算不能立刻收复燕云,也要保住边境的百姓,不让他们再受契丹的欺负。”

王小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赵烈磕头:“谢谢将军!谢谢大宋!俺们燕云的百姓,等这一天,等了四十多年了!”

送走王小二后,赵烈立刻提笔写《边防急疏》,详细阐述耶律休哥掌权后的威胁,提出三项应对之策:其一,增兵瀛州、雄州,以步兵结阵,配合床弩、火油,抵御契丹骑兵;其二,派使者前往太原,联络杨延昭,让他在代州设置伏兵,袭扰契丹的补给线;其三,开仓放粮,安抚从燕云逃来的流民,同时组织他们参与边防建设,既能解决流民安置问题,又能增强防御力量。

疏稿刚写完,汴梁就传来了旨意——赵光义派内侍送来密诏,不仅没有同意增兵,反而要求杨延昭率军主动出击,“趁契丹内乱,收复瀛州”,还斥责赵烈“过于保守,恐误战机”。

“陛下这是糊涂!”陈三看完密诏,气得直跺脚,“耶律休哥刚掌权,军心正稳,兵力又强,杨将军在代州只有一万多人,主动出击就是送死!”

赵烈握着密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清楚,赵光义之所以急于求成,一是想借契丹内乱立威,二是想通过收复瀛州,掩盖雍熙北伐的惨败,可他却忽略了边防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士兵的生死,忽略了边境百姓的安危。“不能让杨延昭冒险。”赵烈的语气不容置疑,“你立刻快马去代州,告诉杨延昭,就说我的意思,按兵不动,加固城防,若陛下怪罪,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陈三领命,冒着风雪匆匆离去。赵烈则拿着密诏,再次赶往汴梁——他必须亲自去说服赵光义,不能让大宋的边防军白白牺牲,不能让燕云百姓的希望再次破灭。

汴梁的皇宫里,赵光义正坐在龙椅上,看着契丹内乱的奏报,脸色阴沉。见到赵烈进来,他没好气地说:“赵烈,你不在洛阳编史,来汴梁做什么?难道是为杨延昭求情?”

“陛下,臣不是求情,是为大宋的边防安危而来。”赵烈躬身行礼,将《边防急疏》递上去,“耶律休哥并非寻常将领,其用兵狡诈,且契丹南境兵马已增至十万,杨延昭在代州仅有一万余人,若强行出击,必中耶律休哥的埋伏,届时不仅瀛州难保,代州也会陷入危机。”

“朕看你是老了,胆子也小了!”赵光义将书稿扔在地上,语气带着嘲讽,“当年你随柴荣北伐,何等勇猛,如今却只会说‘不能出击’‘不能冒险’!雍熙北伐惨败,朕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军心,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