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苦笑了一下:“理查德说,这是个能改变职业生涯轨迹的机会。但我现在觉得,有些轨迹,比职业生涯更重要。”
这次,林晚星没有像多年前面对MIT机会时那样,被不安和委屈情绪主导。她沉默了片刻,然后站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个文件夹,递给陆辰轩。
陆辰轩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打印的网页资料和笔记,是关于“量子视界”公司近年发展、技术路线以及……波士顿地区研发分布的分析报告。
“我前段时间,也关注过这家公司。”林晚星平静地说,坐回他身边,“我知道他们一直在扩张,而且,他们在剑桥创新区,其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算法与软件支持中心,主要配合硬件研发。只是目前级别和能见度不如西海岸总部。”
陆辰轩愣住了,惊讶地看着妻子。
“我不是要替你做决定,辰轩。”林晚星握住他的手,眼神清澈而坚定,“我只是想说,我们现在的‘商量’,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去’或‘不去’的二选一,而是可以一起看看,有没有第三条路。”
她指着资料:“比如,你是否可以和他们谈判,将实验室的基础理论研究部分或与算法结合紧密的部分,放在波士顿?你可以作为总负责人,但前期频繁往返两地,后期视情况稳定一种双层模式?或者,至少争取一个更灵活的过渡期,而不是立刻全身搬过去?这需要你去争取,但并非没有可能。”
陆辰轩看着妻子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和敬佩。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或情绪化反对的伴侣,而是在他面临抉择时,能够提供信息、分析利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的战友。
“我……没往这个方向想。”陆辰轩诚实地说,他被机会的冲击力弄得有些思维定势。
“我们可以一起想。”林晚星微笑了一下,“评估所有选项。包括最坏的打算,比如如果真的需要长期异地,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保证沟通质量,如何将对辰辰的影响降到最低。也包括最好的可能,比如谈判成功,实现一种相对平衡的工作模式。当然,也要包括……拒绝。”
她说出“拒绝”两个字时,语气平静,没有一丝胁迫的意味,只是将其作为一个需要理性考量的选项。
那天晚上,他们没有立刻做出任何决定。而是泡了一壶茶,在客厅里聊到深夜。他们像分析一个复杂的科研项目一样,在白纸上罗列这个选择的利弊:
利: 职业巅峰平台、实现技术理想的机会、巨大的财务回报、行业影响力。
弊: 家庭分离风险、子女教育环境变动、林晚星职业中断风险、高强度工作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不确定性(新实验室失败风险)。
他们讨论每种可能性下的具体应对方案,计算潜在的成本和收益。过程中有分歧,有担忧,但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相互尊重。
最后,陆辰轩放下笔,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分析,心中已然清晰了大半。他抬起头,看向林晚星:“我明白了。明天,我会给理查德回电话,不是接受或拒绝,而是提出我们的条件和顾虑,重点探讨在波士顿设立重要分支的可能性。如果对方坚持必须全身心驻扎西海岸……”
他停顿了一下,握紧林晚星的手,语气坚定:“我会婉拒。因为对我来说,一个完整的、充满活力的家,比一个孤独的、哪怕再辉煌的职位更重要。这个家,是我们一起奋斗来的,是我无论如何都不想冒险失去的锚。”
林晚星靠在他肩上,轻声说:“好。无论你怎么谈,我们一起面对。”
选择的重量,此刻不再仅仅压在一个人的肩上,而是被两人共同托起。他们不再年轻气盛,容易被单一目标牵引;也不再脆弱彷徨,惧怕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用中年积淀的智慧、彼此成就的默契,以及对这个家深沉的爱,将一次可能引发风暴的抉择,变成了一场需要共同完成的、复杂的评估与谈判。最终的选择或许尚未落定,但选择背后的价值排序和共同担当,已经清晰无比。这份重量,因为分担,而变得可以承受,甚至充满了共同前行的力量。窗外的夜色深沉,而屋内的灯光,温暖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