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讨论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陆辰轩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两杯热咖啡,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明。他没有多问,只是将一杯咖啡放在林晚星面前,然后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目光投向她的电脑屏幕。
“哪里卡住了?”他问,语气是惯常的冷静。
林晚星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将遇到的问题和尝试过的思路讲给他听。陆辰轩凝神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几个相关的数据可视化图表。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她观察数据分布中的异常点,提示她可能忽略了某个重要的协变量。
“试试从这个角度,重新构建特征工程。”他指着屏幕上的一个数据维度说。
他的点拨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林晚星混乱的思绪。她立刻和队友们按照新的思路重新尝试,果然发现了之前忽略的关联性!虽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至少找到了突破的方向。团队重新燃起了希望。
“谢谢……”林晚星感激地看着他,注意到他眉宇间的倦色,“你项目那边……顺利吗?”
陆辰轩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淡淡地说:“有点分歧,正常。”他没有多说,但林晚星能感觉到他平静语气下的一丝凝重。
他陪他们又讨论了一会儿,直到思路基本清晰,才起身离开:“有进展告诉我。别熬太晚。”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林晚星心里暖暖的,却也有一丝担忧。他的项目,似乎并不像他说的那么“正常”。
周末,竞赛提交截止前的最后冲刺。林晚星团队通宵达旦,最终在周日清晨完成了论文提交。走出通宵教室时,三人几乎虚脱,但脸上都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林晚星第一时间给陆辰轩发了消息:“提交了!不管结果如何,尽力了!”
他很快回复:“好。休息。”
周一下午,陆辰轩项目组的中期评审答辩举行。林晚星知道这个消息,心里一直惦记着。傍晚,她收到陆辰轩的消息,约在湖边见面。她赶到时,看到他独自一人站在湖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背影显得有些孤寂。
“答辩怎么样?”她走上前,轻声问。
陆辰轩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深处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冷意。
“通过了。”他回答,语气平淡。
“那就好!”林晚星松了口气。
“但是,”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方,“最终方案,采用了沈学长的保守策略。”
林晚星愣住了。这意味着,他的新思路被否决了。
“为什么?你的方法不是更好吗?”
陆辰轩嘴角牵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评审老师认为,风险可控更重要。”
他没有再多说,但林晚星能感受到他平静外表下压抑的失望和不甘。他为之付出心血、坚信正确的方向,在现实的权衡下被放弃了。这对于追求极致和真理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挫败。
湖风吹过,带着凉意。竞赛的试炼,让他们都品尝到了成长的滋味,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现实的无奈。林晚星成功提交了论文,体验了团队协作的艰辛与突破;而陆辰轩,虽然项目顺利推进,却遭遇了理念上的碰撞。这似乎预示着,未来的道路上,纯粹的学术追求,或许不得不开始与各种现实因素进行博弈。而下一次,当分歧再次出现时,他又将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