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 第618章 资源开采与精炼工厂

第618章 资源开采与精炼工厂(2 / 2)

最终,赤红的金属液被导入标准化的模具,冷却成型为一块块规格统一、表面隐约流动着符文微光的金属锭。这些“符文基础锭”在后续的加工中,能更好地与各种能量场兼容,无论是用于建造要塞装甲,还是制造舰船龙骨,都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在“源泉-03”水冰开采基地,景象则有所不同。大型钻探平台直接建立在厚厚的冰层上,深入冰盖内部。采集到的水冰被送入封闭的净化车间,经过多重过滤、蒸馏和符文“清泉阵”的净化,产出达到饮用标准的纯水。一部分纯水直接储存,另一部分则进入电解车间,在高效催化剂和“裂解符文”的辅助下,分解为液氢和液氧,注入特制的低温储罐。

而最神秘的“灵焰-01”工坊,则位于一颗散发着微弱蓝光的小行星内部。这里的开采更为精细,通常由小型化的、加持了“破障”、“凝神”符文的特殊钻探设备进行。采集到的原矿被送入充满灵能隔绝材料的静室,由少数精通炼器学的修士或经过严格训练的技师,借助精密仪器和自身灵觉,进行小心翼翼的分离和初步处理。一块未经雕琢的“星辰核心碎屑”,或是一捧“虚空尘沙”,在这里被提取出来,其价值远超等重的黄金。

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深空工坊”便如同人体内无数微小的细胞,开始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默默工作。

在“铁砧”集群,无人采矿机日夜不休,将一船船矿石运回,冶炼厂的炉火永不熄灭,标准金属锭如同流水般产出,被自动打包,由小型拖船集中运往附近的物资中转站。

在“源泉”集群,液氢和液氧储罐如同饱满的乳房,为往来补给的游击舰队和巡逻艇注入新的活力。一艘艘“奶妈”级补给舰,定期从这里出发,沿着隐秘的航线,将生命之源和动力之源输送到各个要塞和堡垒。

在“灵焰”工坊,产出的稀有灵材被妥善封装,由配备了最强隐匿阵法和护卫的高速运输艇,以最高优先级直接送往火星或地球的最高研究所,或是“不周山”号这样的核心战力进行紧急维护和升级。

整个小行星带,仿佛被注入了一套隐形的、高效运转的工业血脉。资源从分布各处的“工坊”被提取、精炼,然后沿着规划好的“血管”—运输航线,输送到需要它们的“器官”—要塞、堡垒、舰队中去。这套体系极大地降低了对外部补给的依赖,使得小行星带防御圈具备了长期独立作战的潜力。

然而,这条生命线并非绝对安全。帝国的侦察舰虽然难以发现每一个精心隐藏的工坊,但频繁的运输活动和能源信号,依然存在暴露的风险。

一次典型的危机发生在“铁砧-12”号冶炼基地。一支帝国的快速侦察小队,在追踪一艘受损的地球游击舰时,意外捕捉到了“铁砧-12”向外发送的、加密等级稍低的产能报告信号。两艘“剃刀”级帝国突击舰随即脱离编队,试图突袭这个看似防御薄弱的后勤节点。

警报响彻“铁砧-12”的控制中心。基地指挥官并非战斗人员,但他沉着应对。所有非必要设备立即进入低功耗静默状态,外部防御炮塔升起,同时,最高等级的求救信号和敌情数据通过备用量子通讯通道,瞬间发送至最近的“龙首崖”要塞和区域游击舰队指挥部。

就在帝国突击舰开始用精准的火力点射基地的防御炮塔和推进器,试图使其瘫痪时,来自“龙首崖”要塞的远程轨道炮火,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划破黑暗,在帝国舰艇周围炸开一团团致命的金属射流,迫使它们进行规避。与此同时,一支正在附近执行巡逻任务的“影舞”突击舰分队,利用其高机动性,从侧后方迅速切入战场,用密集的导弹和灵能脉冲炮对帝国舰艇发动猛攻。

最终,在基地自身防御、要塞远程支援和机动部队快速反应的联合打击下,帝国突击舰被迫带着损伤撤退。“铁砧-12”基地虽然外部设施受损,但核心功能完好,在工程机器人的抢修下,很快恢复了部分产能。

这次事件凸显了“深空工坊”体系的脆弱性与韧性并存。它们需要军事力量的保护,但它们的分散布局和快速通讯能力,也使得敌人难以将其彻底摧毁。每一个工坊,都是一个需要敌人付出代价才能拔除的钉子。

血脉已成,筋骨渐壮

当瓦西里耶夫在昆仑指挥中心,看着代表资源流的数据线条,在小行星带星图上交织成一张越来越密集的网络,并将物资稳定地输送到各个防御节点时,他紧绷的神经终于略微放松了一些。

“深空工坊”计划的成功实施,意味着“长城”不再仅仅是一道静态的防线。它拥有了自我造血、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来自小行星带本身的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守护家园的力量。这些沉默的工厂,这些忙碌的机器人,这些在极端环境下坚守的工程师和自动化系统,它们与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一样,都是地球文明在这场残酷星河战争中,能够坚持下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