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也没多问,挥挥手跑开了:“我去后山掏鸟蛋,你要不要来?”
林辰摇摇头:“不了,我还得回家劈柴呢。”
回到家,他把水缸灌满,又拿起斧头劈柴。斧头落下时,他下意识地跟着呼吸的节奏发力——吸气时举斧,呼气时劈下,动作竟比平时顺畅了不少,连劈断木头的声音都更脆些。他心里暗喜,原来村长说的“融入生活”是这个意思,把吐纳的节奏揉进日常里,不知不觉就能练着。
傍晚时分,林辰做完了家务,又搬了石头坐在院子里练吐纳。夕阳把云彩染成橘红色,晚风带着饭菜的香气从隔壁飘来。他闭上眼睛,跟着呼吸的节奏,慢慢感受灵气——这次不用刻意去寻,那些“小颗粒”就主动凑过来,顺着呼吸钻进鼻腔,在丹田处轻轻打转,暖意比早上更明显了些。
“看来每天多练几次,进步能更快些。”林辰心里盘算着,却没敢贪多,练了半个时辰就停了下来。他记得村长说过“多了耗神”,不敢冒进。
睡前,他又想起村长说的“十大窍”,忍不住摸了摸眉心——传说中开了天目窍就能夜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摸到开窍的边。但他没急,只在心里暗暗定下主意:明天卯时还去村长家,好好跟着学,一步一步来,总能有开窍的那天。
接下来的日子,林辰每天都踩着卯时的晨光去村长家练吐纳,傍晚做完家务,再到院子里或后山山泉边静坐半个时辰。不知不觉间,他对灵气的感知越来越敏锐——起初只是指尖触到的“小颗粒”,后来能清晰感觉到灵气顺着呼吸钻进胸口,在丹田处聚成一团淡淡的暖意,像揣着一颗温软的小石子。
这天清晨,林辰在村长家的老槐树下静坐,吸气时,灵气顺着鼻腔滑入,竟不再是零散的“小颗粒”,而是连成了一缕细细的“气线”,稳稳落在丹田。他心头一动,试着按照村长教的吐纳法门,轻轻引导这缕气线在丹田周围打转。
气线触碰到丹田的瞬间,林辰忽然觉得浑身一轻,像卸下了压在身上的石头,连耳边的风声都清晰了几分——他能听见百米外村民家开门的吱呀声,能闻见老槐树叶子上晨露的清甜,甚至能“看见”灵气在院子里流动,像透明的小溪绕着他的身子打转。
“成了!”村长猛地睁开眼,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激动,“你这是真正‘引气入体’,算是稳稳扎进疑气境的门了!”
林辰睁开眼,指尖还萦绕着灵气的暖意,他看着村长,眼里满是不敢置信:“村长爷爷,我……我真的入了疑气境?”
“错不了。”村长笑着点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寻常人要练两三个月才能引气入体,你只用了十天,这份资质,比我当年强太多了。”
林辰心里又惊又喜,攥着拳头,连手心都冒出了汗。他想起这十天里的点点滴滴——挑水时跟着呼吸发力,劈柴时感受灵气流动,傍晚在山泉边静坐……原来那些融入日常的坚持,都在悄悄积攒着进步。
“不过你要记住,引气入体只是开始。”村长话锋一转,语气又严肃起来,“疑气境的关键是‘养气’,要让丹田的灵气越聚越浓,直到能随意调动它在经脉里游走,才算真正圆满。往后你可以试着用灵气帮着干活——比如劈柴时让灵气裹着斧头,挑水时让灵气托着水桶,既能练手,又能养气,一举两得。”
林辰认真记下,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挑水时要怎么试。
太阳渐渐升高,透过槐树叶的光斑落在两人身上。村长站起身,看着林辰眼里的光,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刚引气入体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弯了弯:“今天就到这儿吧,回去试试用灵气干活,注意别太急,灵气耗多了会头晕。”
林辰应着,帮村长收好蒲团,才脚步轻快地往家走。路上遇到村民打招呼,他笑着回应,脚步却没停——他迫不及待想回家,试试用灵气劈柴的感觉。
走到自家院门口,林辰深吸一口气,试着调动丹田的灵气。那缕暖意顺着他的意念,慢慢流到右手。他抬手握住斧头,灵气裹着斧刃,落下时竟真的轻了不少,一斧下去,木头“咔嚓”一声就断了,连木屑都飞得更整齐。
“真的有用!”林辰兴奋地挥了挥斧头,又试着调动灵气到肩膀,挑水时水桶的重量仿佛轻了一半,走山路时也稳得很。
他站在院子里,看着自己的双手,又摸了摸丹田的暖意,忽然明白——修行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藏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抬手落斧里。从疑气境开始,从这缕小小的灵气开始,他的路,才刚刚走稳。
夕阳西下时,林辰坐在院子里,看着丹田那团越来越亮的暖意,心里满是踏实的期待。他知道,疑气境之后还有粹体、窍穴,还有更远的路,但只要像现在这样,一步一步走,总能走得更远。
窗外的月光又亮了,林辰躺在床上,嘴角带着笑,慢慢睡了过去。梦里,他好像真的开了眉心窍,夜里也能看清院子里的每一片树叶,连风里的灵气都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