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阎解旷和阎解睇年纪还小,估计也得被安排下乡。”
“自从我爸提出了送孩子下乡的建议后,他也当上了纠察组的副组长。”
“我们俩被分到小黄营子后,一到这里就到处打听你的消息,这不,还真让我们打听着了。”
赵卫国看着他们两个人,又问道:“咱们又不在同一个村子,你们一会儿还得去小黄营子,打听我做什么呢?”
刘光天挠了挠头,说道:“这不是知道你有本事嘛,反正两个村子之间的距离也不远,以后没事的时候,我们就来找你。”
“咱们都是在一个大院里长大的,按道理就该互相照应着。”
赵卫国一听这话,心里立刻就明白了,这番话肯定是阎解放教刘光天说的。
就刘光天和刘光福那两个莽撞的性子,是说不出这么圆滑的话的。
阎解放可是深受阎埠贵的 “影响”,在算计人方面,那可是很有一套的。
赵卫国没有接刘光天的话,而是板起脸,严肃地说道:“你们俩这种想法可不正确,什么叫一个大院的就理应帮助,这分明是在搞小团体主义!”
“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要好好想一想怎么帮助农民兄弟建设农村。”
“就算帮不上什么大忙,也绝对不能给人家拖后腿,要踏踏实实地种地,努力做到自给自足。”
和他们三个人一起来的一位中年人听到这番话,忍不住夸赞道:“好,说得太好了!老李,你们这个赵卫国的思想觉悟就是高,你一定要跟上面好好汇报一下,像这样的人才,必须好好对待!”
李大宝听了这话,心里高兴极了,笑着说道:“老黄,哈哈哈,你说得太对了!”
“卫国可是我们这个开荒团的团长,本事大着呢!”
“不用你说,我肯定会跟上面汇报的!”
其实,李大宝心里也有自己的小打算。
他并没有跟黄成柱多提赵卫国的事情,毕竟他有着农民特有的精明。
要是让别人知道了赵卫国的本事,说不定赵卫国就会被别人挖走了。
接着,李大宝向赵卫国介绍道:“卫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小黄营子的村长,黄成柱。”
“他们村子离咱们这儿只有三十里路,非常近。”
赵卫国连忙笑着打招呼:“黄村长,您好!”
黄成柱看着赵卫国满身尘土的样子,好奇地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呢?现在还没到耕种的季节,怎么弄得这么脏啊?”
赵卫国面带笑意地解释:“我们这么多人来到这里,而且之后还得长期在此居住,所以必须建造一处住所;眼下春耕尚未开始,我们正好抓紧时间把住处搭建好,总不能一直占用村里的资源,那样做实在不太妥当。”
赵卫国在心中思索,先前在大院居住时,三大爷家和二大爷家与自家的关系并不算融洽,如今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向他们两人提些意见,也不辜负他们大老远跑到这里来这一趟。
得知家里发生的这些事情,赵卫国的内心其实颇为高兴,因为有许大茂和刘海中这两个爱 “搅局” 的人在,想必此刻易中海正为傻柱的事情心烦意乱。
傻柱不再担任厨子,秦淮茹定然不会再理睬他,到时候大院里肯定又会闹得鸡犬不宁,这样一来,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就不会再有人针对了。
但赵卫国也有几分遗憾,他暗自想着,早知道许大茂会这么快就采取行动,当初就不应该把棒梗送进监狱。
要是棒梗没有入狱,并且也来到了这里,自己就能好好教训一下这个 “忘恩负义” 的家伙了。
然而此时此刻的赵卫国并不知道,四合院那边早已经乱作一团,如今俨然成了许大茂和刘海中的天下。
不过许大茂和刘海中心里也清楚赵家的实力,他们明白眼下这样的局面,反而对赵家更为有利,因为赵家所有男性成员都前往支援国家建设了,这件事红小兵们全都知晓,所以红小兵们对赵家十分客气,不仅送去大米,还送去面粉,各种慰问从未间断,要是有人不去赵家慰问,都会觉得脸上无光。
要知道,在原本的故事里,刘光天和刘光福可是红小兵中的一员,可如今,刘海中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竟然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算计进去了。
赵卫国的目光再次投向阎解放和刘光天,开口询问道:“阎解放,刘光天,你们今天来到这里,应该不是自己主动想来的吧?”
刘光天本就没什么心思和城府,当即直接说道:“自愿?怎么可能是自愿的!要不是我父亲动手打我,我根本不会跑到这里来!”
赵卫国听完这番话,又接着追问了一句:“这么说来,你们两个人并不是我们这种开荒团的正式成员?”
站在一旁的黄成柱立刻接过话茬反驳道:“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他们两个人可是响应号召前来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你们开荒团成员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听到黄成柱这番辩解,赵卫国看向刘光天和阎解放的眼神中,多了几分难以隐藏的同情。
他心里十分清楚,知识青年一旦下乡,日后想要再回到城里,简直比登天还难。
虽说偶尔也能请假回城里探望家人,但知识青年下乡后的待遇,和开荒团、建设兵团成员的待遇相比,那差距简直是天差地别。
赵卫国在心里暗自思索,自己当初离开帝都出来闯荡,户口依旧稳稳地落在帝都,可刘光天和阎解放他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连个人档案都一起迁了过来。
要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机会,他们两个人想再回到帝都,重新拥有帝都户口,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毕竟现在他们两个人的户口已经变成农村户口了 ——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年代,大家都把当工人、当农民看作是一种光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