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钟后,第一批由“信使”传回的数据开始刷屏。大多是尘埃密度、粒子流强度、磁场分布等基础环境参数,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直到一条被标记为“低优先级”的物理采样分析报告,跳了出来。
报告来自一台掠过云带外侧某颗小型流浪行星的“信使”。那颗行星太小,环境太恶劣,本不值得过多关注。探测器只是按照程序,例行公事地发射了一束低功率地质雷达波。
反馈回来的信号,却让“零”眼眸中的数据流,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林启,”他平静地汇报,“‘信使七号’在编号PT-732流浪行星表面,检测到异常质量缺失现象。”
“质量缺失?”林启皱眉。
“是的。根据雷达回波构建的初步地质模型显示,该行星内部存在大量非自然形成的……空洞结构。其分布模式,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地质或宇宙现象。”
舰桥上的几人都被吸引了注意力。
“空洞?多大?”王岩放下咖啡杯。
“初步估算,空洞总体积约占行星本体的三分之一。并且……” “零”顿了顿,似乎在调用更精确的算法,“行星表面遍布深度均匀的沟壑,扫描图形显示,其形态高度趋同,疑似……被某种方式大规模、高效率地‘啃食’过。”
“啃食?”雷猛地放下脚,凑到主屏幕前,“什么意思?行星还能被啃?谁胃口这么大?”
艾拉迅速调出了“信使七号”传回的、经过增强处理的表面图像。当那清晰的画面投射到主屏幕上时,舰桥内瞬间安静了。
只见那颗灰暗的、毫无生机的流浪行星表面,布满了无数道深不见底的、蜿蜒扭曲的巨大沟壑。它们如同某种抽象而疯狂的雕刻,覆盖了每一寸可见的土地,沟壑的边缘呈现出令人不适的、被强行撕裂又部分熔融的痕迹。更令人心悸的是,这些痕迹并非杂乱无章,仔细看去,竟带着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重复性的规律,仿佛有亿万张看不见的嘴,以完全相同的频率和方式,在这颗不幸的星球上进行了了一场饕餮盛宴。
整颗星球,就像一颗被啃得只剩下坑坑洼洼核心的烂苹果。
图像下方,能量残余光谱分析栏里,几个微弱的生物碱特征信号,正无声地闪烁着。
雷张了张嘴,刚才关于“无聊”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抱怨,彻底卡在了喉咙里。他干巴巴地咽了口唾沫,盯着屏幕上那颗惨不忍睹的星球残骸,好半天,才喃喃地吐出一句:
“我……去……这他妈是什么玩意儿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