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坚城之困(2 / 2)

九月的阿尔卑斯山,秋风送爽,但随着海拔的升高,寒意逐渐渗透,空气中弥漫着初冬的冷冽。周不疑,这位英勇的将领,亲自带领着一万五千名精锐士兵,他们身着轻便的战甲,抛弃了笨重的装备,只携带了足够维持十日的口粮和必要的攀援工具,悄无声息地潜入了这片莽莽群山之中。

山路崎岖难行,蜿蜒曲折,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设置的障碍。气候多变,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如同天神的愤怒,无情地席卷着这片山脉。

士兵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进,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失足坠入深不见底的悬崖,或是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夺去生命。

尽管环境恶劣,但这些士兵们如同一群沉默的幽灵,他们不言不语,只是坚定地向前跋涉。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决心,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在绝境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克服着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的脚步虽然沉重,但每一步都显得异常坚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使命是穿越这片险峻的山脉,完成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这样的环境下,时间仿佛变得漫长而艰难。士兵们在陡峭的山崖边攀爬,在狭窄的山道上蜿蜒前行,他们必须时刻保持平衡,以防不慎跌落。

夜晚,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有限的食物,互相鼓励,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挑战。尽管疲惫和寒冷不断侵袭着他们的身体,但他们的意志却如同山中的岩石一般坚硬,不可动摇。

周不疑在队伍中来回巡视,他不仅是他们的领袖,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不断地鼓舞士气,确保每个人都能保持最佳状态。他知道,这支队伍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因此,他必须确保他们能够安全穿越这片险峻的山脉,完成他们的使命。

就这样,一万五千名士兵在周不疑的带领下,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艰难地跋涉在阿尔卑斯山的群峰之间。他们面对着自然的严酷考验,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却如同山中的松树一样,坚韧不拔。

与此同时,刘渊开始“败退”。他下令焚烧部分辎重,队伍散乱,旗帜歪斜地向东移动。哈布斯堡联军见状,果然中计,主力倾巢而出,企图将“溃败”的汉军歼灭在多瑙河东岸。

十月初,当周不疑的军队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威尼斯泻湖外围时,整个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这座依靠贸易和财富立国的水城,几乎不设防。

汉军乘坐抢夺来的船只,轻易攻入城市。杨春部直扑军械库与船厂,田远部控制总督府与各要道。

周不疑站在圣马可广场的狮子雕像下,下达了冷酷的命令:“焚毁所有船坞、仓库!带走所有造船匠师与海图,但不许劫掠平民,不许亵渎教堂。”

冲天的火光在泻湖上燃起,威尼斯数百年的海军根基,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消息传到维也纳前线,联军瞬间崩溃——他们的财源和补给线被彻底斩断。

当周不疑带着缴获的财富和匠师,与回师反击的刘渊会师于维也纳城下时,已是天启三十一年的寒冬。守军开城投降。

周不疑没有进入美泉宫,他站在多瑙河冻结的冰面上,望着这座终于臣服的城市。战争持续了将近一年,代价惨重,但战略目标已然达成。

“传令,”他的声音在寒风中异常清晰,“以维也纳为界,设立‘中原都护府’。赦免所有投降贵族,但所有邦国,必须遣质子往洛阳学习。商汉之剑,今日入鞘。”

他没有刻石纪功,因为征服的痕迹已经足够深刻。他只是在想,如何将这份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以及身后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真正纳入皇帝王韧所描绘的“天下布武”的蓝图之中。

通往大西洋的道路已经打开,但治理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