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十九年立夏,当汉军楼船驶入波罗的海的灰色水域时,维京长船从雾中幽灵般显现,船首的龙头上凝结着海盐。
“《淮南子》谓‘北冥有玄冰之海’,当是此处。”刘巴将温玉罗盘贴在眼前,防止水汽结冰,“然其寒峻尤甚幽州,登陆宜称‘玄溟’。”
五月仲夏,汉军在维斯瓦河口。沼泽间的斯拉夫部落正在祭祀雷神佩伦,当张龙的青铜剑劈开橡木神像,树芯竟流出散发着松香的金色树脂——老萨满颤声高呼,说这是东方雷神降临的征兆。
在六月的盛夏时节,条顿堡森林的战事仿佛让历史重现。日耳曼部落的战士们,以阿尔米尼乌斯当年的战术为蓝本,精心布置了一系列的陷阱。
他们将朽木巧妙地伪装成地面的一部分,使得汉军的前锋部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踏入了这片危险的地带。这些陷阱不仅深不见底,而且内部布满了尖锐的木桩,一旦陷入,便难以脱身。
刘渊的重骑兵部队,尽管装备精良,但在条顿堡森林的泥泞沼泽中却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战马在泥沼中挣扎,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冲击力。
与此同时,蛮族战士们利用森林的掩护,发射出一种特制的骨箭。这些骨箭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尖锐无比,竟然能够穿透汉军士兵身上那号称坚不可摧的三重犀甲,给汉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商汉大军的攻势噶然而止。
直到七月初,战局才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田远的水师部队抓住了机会,利用日德兰半岛的潮汐变化,发动了一次大胆的突袭。
在涨潮之际,田远的舰队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半岛,又利用低潮时露出的浅滩,迅速登陆。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一举攻占了维京人的王座所在之地。
这次突袭的成功,不仅让汉军士气大振,也使得日耳曼部落的联军陷入了混乱。维京人的王座被夺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指挥中心和战略要地,这对他们的士气和组织能力都是沉重的打击。
田远的水师利用这次胜利,巩固了他们在半岛上的立足点,而阻击刘渊的部队只得仓皇后撤。战事一度向着有利于商汉大军的方向发展。
出人意料的是,在寒露到来时,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也悄然降临。
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大地,萨莫耶德人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决定利用自己与自然的默契,驱使着庞大的驯鹿群,向汉军的营垒发起了冲击。
这些驯鹿是萨莫耶德人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它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提供帮助,更在战争中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战斗力量。
驯鹿群的鹿角上绑着的骨铃,随着它们奔跑的步伐发出了一种奇异的声响。这种摄魂魔音似乎能够穿透风雪,直击人心,让汉军士兵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和不安。
萨莫耶德人利用这种声音作为心理战的武器,试图在战斗还未真正开始之前,就瓦解汉军的士气。
然而,机智过人的郝昭,对这种战术早有准备。在暴雪来临之前,他就已经命令弩炮营准备好了特制的网箭。
这些网箭,它们的构造与普通的箭矢截然不同,箭杆上缠绕着一张细密的网,而网上则缀满了小巧的铜铃。这些铜铃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当这些网箭被射手们用力拉弓,然后发射出去,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飞向远处的驯鹿群时,铜铃在风中摇曳,发出了与骨铃截然不同的共振之声。
这种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山间溪流的潺潺,又似清晨林间的鸟鸣,它们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这种奇特的共振之声不仅没有像萨莫耶德人所期望的那样,让汉军士兵感到恐慌,反而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效果。汉军士兵们听到这种声音后,显得更加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