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飞(军报由使者代读)和部分年轻将领为代表的主战派慷慨激昂:“大王!天赐良机!阿克苏姆内乱,边境空虚,乱兵为祸!”
“我军正应挥师南下,剿匪安民,并趁势夺取第三瀑布以北所有膏腴之地,将边境向南推进数百里!此乃开疆拓土,永绝后患之良机!”
他们主张以保护商路、清剿匪患为名,进行有限度的军事扩张。
但以徐庶为首的稳健派则持反对意见:“大王,万万不可!阿克苏姆虽乱,然其国本未失,内战各方皆拥兵数万。”
“我军若此时大举南下,看似势如破竹,实则极易陷入其内战泥潭。各方势力可能暂时联合对抗外敌,使我军成为众矢之的。”
“且新占之地,民族复杂,治理极难,需分散大量兵力财力,恐拖累王国根基,影响西洋战略。”
徐庶进一步分析:“如今涌入之难民,虽是负担,却也是机会。可择其青壮,编练为仆从军或安置屯田;择其贵族,施以恩义,或可为未来在阿克苏姆内部培养亲汉势力埋下伏笔。”
简雍、孙乾等文官也多支持徐庶,认为王国当务之急仍是消化三角洲,稳固内政,不宜开启新的、不可控的战端。
刘备听着双方的争论,目光深邃。他深知张飞所言是武将开疆的本能,而徐庶所虑则是王国的长远之策。
良久,刘备缓缓开口,做出了最终决策:“翼德所言,为国开疆,其志可嘉。然元直所虑,方为老成谋国之言。”他下达命令:
对阿克苏姆进行有限地军事打击,授权张飞,可率南疆塞守军主动出击,但目标仅限于肃清边境五十里内所有匪患和溃兵,恢复商路,保护归附村落。
严禁深入阿克苏姆腹地,更不得主动攻击任何一方阿克苏姆内战势力的正规军据点。
迅速建立缓冲地带,在肃清区域,设立临时军管哨所,鼓励归附部落迁回,并招募可靠的难民青壮组成“边境义从”,协助汉军巡逻,形成一道非正式的缓冲区域。
人道与政治并举,对涌入的难民,设立粥棚,施以救济,防止瘟疫蔓延。
同时,由徐庶亲自负责,秘密接触那些逃难而来的阿克苏姆中下层贵族和失意官员,甄别筛选,对其中有一定影响力且对汉人态度友好者,给予庇护和资助,建立档案,以备将来。
静观其变: 严密监视阿克苏姆内战各方动向,不轻易表态支持任何一方,但要充分利用其矛盾,收集各方情报。
这是一个极其精妙的策略。它既展现了力量,稳固了现有边境,又避免了直接卷入邻国内战。同时,通过人道援助和政治渗透,开始在阿克苏姆这盘乱棋中,埋下未来的棋子。
命令传到南疆塞,张飞虽然对不能大举南下略感遗憾,但也明白此乃稳妥之策。
他立刻整军出塞,以雷霆之势扫荡周边匪患,汉军兵锋所至,群盗溃散,边境秩序迅速恢复。
那些被招募的“边境义从”,为了生存和汉人提供的粮饷,也成为了保卫边境的积极力量。
炎汉王国以冷静而克制的方式,应对了南邻的突然崩溃,在避免自身陷入泥潭的同时,也为未来更深层次的介入,悄然打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