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韧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或许是其小部落不堪忍受战争之苦,又或是与那所谓的‘雅尔’(首领)有矛盾。这是个机会!”
他立刻调整策略:“传令游弈军,今后若再遇此类情况,可尝试接受其‘礼物’,并回赠以盐块、小镜子、或彩色布帛等物。若对方不攻击,则不必追击。设法与之进行最原始的‘默市’(沉默交易),逐步建立联系。”
同时,他让张鲁的弟子加紧对俘虏的语言学习,试图破译其简单的词汇和意图。
命令下达后不久,一种奇特的景象开始在长城以北的荒原上出现。
在一处约定的、空旷的河滩上,汉军士卒会先放置一些盐袋和彩布,然后退后。
不久后,几个维尔兰人会从树林中小心翼翼走出,放下几张毛皮或一些兽肉,取走货物,然后迅速消失。有时,他们也会留下一些破损的铁器。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语言交流,只有警惕的注视和迅速的动作。这与其说是集市,不如说是一种充满猜疑的物资交换。
但就是这种原始的、脆弱的互动,却带来了一线和平的曙光。
通过交换来的物品,汉军了解到维尔兰人极度缺盐,也对精美的工艺品充满好奇。而维尔兰人似乎也得到了一点喘息之机。
然而,这种平衡极其脆弱。马超报告,游弈军发现在更远的北方,大型的维尔兰聚落仍在集结战士,狼头图腾柱下的战舞依旧狂热。
那些前来交易的,很可能只是边缘的小部落或被战争摧残的可怜人。维尔兰人的主体,并未放弃敌意。
冬去春来,虽然格物院仍未拿出成熟的破冰船和炸药,虽然北方的威胁依然存在,但王韧在镇北城外的冰河畔,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
他面对集结的将士、工匠和那些远远窥探的维尔兰人代表(通过交易渠道默许前来),指着脚下开始融化的冰河,朗声宣告:
“朕,神州帝国天启帝王韧,于此立誓:”
“此冰河,绝非天堑!终有一日,朕之巨舰,将破冰斩浪,直抵北海之极!”
“此北地,绝非绝域!终有一日,朕之子民,将在此安居乐业,永享太平!”
“此蛮族,绝非永敌!顺朕者,可沐汉化之恩泽;逆朕者,必遭雷霆之殛灭!”
“此誓,天地共鉴,日月同昭!”
誓言如同滚雷,在冰原上回荡。它既是对内的激励,也是对外的威慑,更是王韧对自己和整个帝国的鞭策。
破冰,不仅是突破物理的冰层,更是要突破技术的瓶颈、猜疑的隔阂、以及战争的坚冰。
道路漫长,但帝国的意志,已然如同这北地的春风,虽然微寒,却不可阻挡地开始吹拂,试图融化这片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