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在!”
“命你二人,各率五百最耐寒、最善雪地作战的精锐,配发所有库存的雪橇、雪鞋!马超向东,庞德向西,沿长城线外侧巡弋!”
“任务不是歼敌,而是猎杀任何靠近长城线的土着!清剿烽燧周边,遇敌则杀无赦!同时,与各烽燧建立直接联系,传递消息,输送少量紧急补给!”
“高览、郭淮!”
“命你二人,组织堡内剩余机动兵力,组成快速反应队,一旦任何烽燧发出求援信号,不惜代价,立刻前往支援!”
“徐军师,重新规划烽燧值守制度,增加暗哨和预警机关!”
“满参议,清点所有存粮,再次缩减配给,优先保障出击将士和烽燧守军!”
这是一场在极端环境下的特殊战斗。马超和庞德的部队,如同白色的幽灵,滑行在雪原之上。
他们行动迅捷,熟悉了土着偷袭的套路后,反而多次设下埋伏,成功猎杀了好几股试图靠近烽燧的土着小队,甚至反推回去,捣毁了几个靠近长城线的小型冬季营地。
然而,“冬狩”同样代价巨大。在野外雪原露营,即使有最好装备,冻伤减员依然严重。与土着的遭遇战往往短暂而血腥。一次,庞德的小队甚至遭遇了雪崩,损失了数十人。
烽燧的守军们,则在绝望中坚守。他们日夜警惕,听着风雪中任何一丝异响。每一次成功点燃烽火示警,都可能招致更猛烈的攻击。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口粮有限,时刻面临着冻饿而死的威胁。
这个冬天,长城线上没有宏大的战役,只有无数场小规模的、残酷的、在风雪中进行的生存猎杀与反猎杀。
每一座烽燧的存续,都意味着汉军控制线的维持。每一次成功的“冬狩”,都为这条脆弱的防线注入一丝生机。
张辽在第一垒中,日夜关注着东西两线的战报。他通过烽火信号和冒险往返的信使,艰难地维持着对整条防线的指挥。他的心情随着一个个烽燧的得失、一支支“冬狩”队伍的伤亡而起起伏伏。
帝国的北疆长城,就在这样的血与冰的博弈中,艰难地度过了它的第一个冬天。
当春季的第一缕暖风终于开始融化积雪时,整条防线仿佛是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苏醒过来,伤痕累累,但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烽燧大多得以保全,“冬狩”行动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沉重打击了土着冬季袭击的气焰,也锻炼出了一批擅长极寒作战的汉军精锐。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冰雪消融,更激烈的筑城争夺战,即将再次上演。
这条初生的龙脊,还需要吞噬更多的血与肉,才能真正变得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