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的力量也带来了新的结构和新问题。
张合资历深厚,用兵老道;邓艾虽年轻,但深得陛下赏识(得益于王韧的“先知”),以奇谋和屯田筑城之能着称。
他们与张辽原有的部将(马超、庞德等)如何分工协作?谁负责主攻方向?谁负责后勤建设?这需要张辽高超的平衡艺术。
十万奴隶的到来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巨大的隐患。如何安置?如何防止疫病流行?如何避免如此庞大数量奴隶可能发生的暴动?满宠的铁腕手段能否有效控制?这考验着管理极限。
最重要的,是对当地局势的影响。援军的到来,汉军实力暴增,原有的脆弱平衡被彻底打破。
张辽很快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介绍了北海周边形势,尤其是与土着部落的微妙关系后,他看向张合和邓艾:“二位将军初至,有何看法?”
张合抚须沉吟:“大将军已在此地站稳脚跟,并初步分化土人,此乃上策。如今我军力大增,正当以雷霆之势,扫清周边一切不臣之部落,尤其是那个‘斡朗改’,永绝后患!然后方可全力筑城。”
邓艾则思考片刻,略有停顿但清晰地说道:“张…张将军所言,乃…正道。然,末将以为,或可…双管齐下。大军压境,显…显我兵威,迫其屈服。”
“同时,可…可效仿大将军与徐军师之策,遣使携重礼(盐、铁器),召…召附近部落头人前来盟会。肯来者,赐…赐予封号、贸易之权,视为藩属。不…不来或负隅顽抗者,再以大军剿之,名正言顺!此…此为‘慑之以威,怀之以利’。”
邓艾的策略显然更细致,兼具强硬与怀柔,得到了徐庶的赞同。张辽最终定策:“便依士载之议。张合将军,由你整顿兵马,操练士卒,尤其适应此地山林作战。马超、庞德辅佐,对‘斡朗改’等敌对部落保持高压清剿态势!”
“邓艾将军,你长于营建屯田,与满参议一同,全力负责奴隶整编、物资调配,加速镇北城筑造!新到奴隶,优先用于抢修城墙!”
“徐军师,庞德将军,与土着联络之事,仍由你二人负责。即刻以帝国征北大将军之名,广发…呃,‘邀请’,召各部首领于十日后,于营前会盟!言明利弊,恩威并施!”
帝国的庞大机器,因为新鲜血液的注入,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而且力量远超以往。
消息很快通过“使鹿部”等渠道散布出去。汉军大营连日来的喧嚣,庞大的军队和物资,无不清晰地向所有土着部落展示着无可抗拒的力量。
十日后,会盟之地。汉军精锐列阵,盔明甲亮,杀气腾腾。张辽、张合、邓艾、徐庶等高层悉数出席。
来的部落却寥寥无几,且多是像“使鹿部”这样早已暗中联系的小部落,战战兢兢。而“斡朗改”等较大部落,无一前来,显然仍在观望或准备对抗。
邓艾的策略,未能立刻招抚所有部落,但强大的威慑力已经形成。
张辽没有犹豫,在简单安抚了前来归附的小部落首领(赐予一些象征性的物品和“归义侯”之类的空头名号)后,立刻下令:
“儁乂!孟起!看来有人仍需见识帝国刀锋是否锋利!按计划,进剿‘斡朗改’!”
新一轮的、规模更大、也更残酷的清剿作战,即将展开。但这一次,汉军不再是苦苦支撑,而是带着压倒性的力量和决心。
援军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诡谲的北海,激起了更大的浪涛。它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也预示着征服与反抗将进入一个更激烈、更血腥的新阶段。
镇北城的城墙,将在帝国力量的全面加持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而其根基,注定要用更多被征服者的血肉来浇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