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不疑的劝说下,刘先终于答应不再为曹操出力,正式就任武陵郡太守。因为王韧有意把州牧府设在南郡江陵。这就预示着。武陵的许多东西都要搬迁了。
因为王韧在武陵建造了好多作坊。比如造纸,他为此专门派人到青州去,请了当时的造纸名匠,左伯回来。
左伯听到王韧有办法造出更好的纸张来,他很兴奋地跟着王韧的使者来了武陵,他甚至把全家都搬来了。现在左伯已经能造出很好的纸张,又白又结实。用毛笔写字还不扩散。
还有他的印刷作坊。王韧指导工匠们做出了雕版印刷模板,已经印出了好多书籍来,这是为了举办学院做准备。
因为他不可能让人准备大量的竹简放在学院里面,那需要很多房子来盛放,而纸张就好多了,轻便又实用。而且书写起来也简单,比刻竹简容易多了。
主要还是便宜,印一本书,比起竹简来要便宜10倍不止。这样,即使寒门学子,也可以拥有多部书籍了
重要的是制造兵器的作坊,特别是制造连弩。长弓,还有冶铁的设备,都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东西,必须搬走。
兵器作坊是连在一起的,一直有王韧的家将带领特种兵守卫着,基本上与外界隔绝,以保证秘密不外泄。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注意到王韧这些先进的武器。
至于木工作坊,农具作坊等,王然根本就没在意,基本上是面向大众公开的。但就这样,那些作坊也赚了不少钱。
好多武陵大户人家,都习惯了使用这些新东西,比如,他们习惯了坐凳子和椅子,就不愿意再去跪坐在地上,那样时间长了腿会很难受,而坐凳子椅子就舒服多了。
周不疑则亲自到南郡去,观察了一下。他把兵器作坊的地址,选在了南郡城外一处山谷里边。
造纸和雕版印刷则选择了城内一家大户人家的庄院。这家大户人家举家去了益州,房子空在那里。当时正值曹操南下,没人敢买。
他还按照王韧的设想,在南郡城里边划了一大片的空地,准备重建学院用。
徐庶在桂阳郡同魏延一起,已经招募了三万多士兵。因为在这个时候,当兵吃饷,很少有人拿到饷银。基本上都是一点点粮食,仅够个人温饱。
徐庶他们按照王韧的指示,打出了“一人当兵,全家不饿”的招兵横幅。当兵不仅有粮食,而且还有铜钱补助。所以他们征兵容易了许多。
这个年头能吃饱,还能养活家人。虽然说打起仗来有生命危险,但没有几个人怕死。所以报名的人很多。
而且,桂阳人口也很多,是武陵的几倍。特别是各地涌来的流民里边。一半以上都是青壮,体质稍微弱一点的都在路途中死掉了。
魏延、刘牧、关伷正在各带一万士兵努力训练。
荆州诸多事情都井井有条,这给王韧省了好多的事情。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王韧安排去南阳郡的部队,竟然同曹军打了起来,这下打乱了王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