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骨香散 > 第5章 学术交流

第5章 学术交流(2 / 2)

林砚点点头,调出两张对比图——王家村刻符墙上的“日云山”与日本福岛绳文遗址的刻符并列在一起,线条几乎一致。“我们正在做dNA比对,去年在古墓周边发现的小型祭祀坑里,出土了一件陶瓮,上面的刻符与佐藤教授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陶瓮的黏土成分,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黏土有极高的相似度。”她顿了顿,补充道,“这或许说明,东夷的‘守护文化’,曾是整个东亚史前文化圈的共同遗产。”

会议间歇,老周端着托盘走进来,上面放着一杯杯用神泉水泡的薄荷茶:“各位专家尝尝,这是我们村的‘守护茶’,解乏。”dr. Ea端起茶杯,茶香里带着淡淡的清苦,她看着杯底漂浮的薄荷艾叶,笑着说:“这杯茶里,也藏着东夷文化的秘密啊。”

第三幕

考古队驻地的小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蓝色协议文本上,“东夷文化联合研究项目”几个黑体字格外醒目。林砚、张教授坐在一侧,dr. Ea和剑桥大学考古系的项目负责人坐在另一侧,双方的笔都放在协议旁,等待最后的发言。

“我想先明确合作的核心方向。”张教授推了推眼镜,声音沉稳,“第一,联合发掘王家村周边的小型遗址,比如去年守泉发现的祭祀坑,我们怀疑那里可能存在东夷部落的生活遗迹;第二,共享赤骨毒的检测数据,你们在古生物毒素研究方面的技术,能帮我们更深入了解赤骨毒的起源;第三,推动东夷文化的跨国展示,明年我们计划在剑桥大学举办‘东夷守护文化特展’,把林培之先生的笔记本、王家村的薄荷艾标本都带过去。”

dr. Ea立刻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研究计划:“我们完全同意。剑桥大学已经申请了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双方的学者互访——下个月,我们会派两名毒素研究专家过来,协助你们升级实验室设备;同时,我们也希望王家村的青少年能参与进来,比如组织‘考古夏令营’,让中国的孩子和英国的孩子一起研究东夷刻符。”

林砚接过研究计划,翻到“青少年交流”那一页,忍不住想起守泉:“这个提议很好,我的儿子守泉今年12岁,他已经能独立解读简单的东夷刻符了,上周还在文化展上给游客当讲解员。”她抬头看向dr. Ea,眼中带着期待,“或许,我们可以从‘青少年守护者’计划开始,让文化传承真正跨代、跨国。”

协议签署的那一刻,两支钢笔同时落下,墨水在纸上留下清晰的字迹。dr. Ea站起身,再次握住林砚的手:“dr. L,我想起你报告里的一句话——‘考古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现在,我们一起把这座桥修得更宽了。”

张教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盒子,递给dr. Ea一个:“这是我们的纪念品,里面是一块从祭祀坑出土的陶片,上面有‘日云山’刻符,还有一小包神泉边的薄荷艾种子——希望在剑桥的校园里,也能长出王家村的‘守护草’。”

dr. Ea打开盒子,小心地拿起陶片,阳光透过陶片的薄边,泛出暖黄的光。她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个小木雕,递给林砚:“这是我们在英国巨石阵遗址附近发现的史前木雕复制品,上面的太阳符号,和东夷的‘日符’很像——就当是两个‘守护文化’的信物。”

走出会议室时,正好遇到守泉放学回来,他背着书包,手里拿着一本东夷刻符手册,看到dr. Ea,立刻笑着打招呼:“dr. Ea!你还记得我吗?昨天我给你看了我的刻符笔记。”

dr. Ea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记得,L Shouquan!明年夏天,要不要来剑桥?我带你去看巨石阵的太阳符号。”

守泉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我要去!还要把祖父的故事讲给英国的小朋友听!”

林砚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又看了看身边的张教授和dr. Ea,忽然觉得,祖父当年在血玉椁旁刻下“毒随血走,骨在毒在”时,或许早已预料到——这份守护,不会只是停留……

(第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