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给我打二两酱油。”村里的二柱子拎着空瓶走进来,眼睛却瞟着柜台后的墙——墙上挂着块木牌,写着“文物保护提醒:买卖老物件要报官”,字是齐军帮他写的,笔锋歪歪扭扭,却擦得干干净净。
张狗剩接过酱油瓶,用漏斗灌着,嘴里没停:“你小子又瞟啥?那牌子挂半年了,还没看够?”
二柱子嘿嘿笑:“不是,昨儿我表舅从山里来,说他家里有个‘老罐子’,是前几年挖红薯挖出来的,问我能不能帮着卖了换点钱。”
张狗剩手里的漏斗顿了一下,把酱油瓶递给二柱子,脸色沉了下来:“你表舅在哪儿?那罐子啥样?”
“就前村借住呢,罐子是黑的,上面有花纹,”二柱子见他严肃,有点慌,“咋了张叔?不能卖吗?”
“咋能卖!”张狗剩走到门口,左右看了看没人,压低声音,“十年前我就是因为想偷古墓里的陶俑,被毛三队长抓了个正着,差点蹲大牢。你忘了?当年陈老二就是为了抢个兽首,杀了人,现在还在监狱里呢!”
这话戳到了二柱子的痛处——他爹当年跟着刘权利围堵考古队,后来刘权利被撤了职,他爹一直觉得丢人。二柱子挠挠头:“那……那我表舅不知道啊,他说那罐子放家里占地方。”
张狗剩从柜台里拿出一张纸,是齐军给他的“文物保护宣传单”,上面印着“哪些老物件不能卖”“发现文物找谁报”。他把纸塞给二柱子:“你给你表舅看看这个,就说我张狗剩说的——要是真是什么老罐子,赶紧找齐军,他是村里的文物保护员,会联系县里的人来看。要是私自卖了,被抓了可不止是丢人。”
二柱子接过纸,点点头:“知道了张叔,我这就去跟我表舅说。”
等人走了,张狗剩从柜台底下摸出个布包,打开来,里面是半把生锈的匕首——当年他偷摸去遗迹时掉的,后来毛三还给了他,说“留着当个教训”。他摩挲着匕首上的锈迹,想起十年前自己抱着陶俑跑,被黑影吓得摔在泥里的样子,又想起去年齐军来铺子里,给他讲“文物是国家的,不是谁的私产”,忽然觉得,这杂货铺的门板亮,不如心里亮堂——以前总想着“捞点好处”,现在才知道,踏踏实实守着铺子,帮着拦着点糊涂事,比啥都强。
“张叔,买块糖!”门口传来孩子的声音,是刘小满他们,刚从水库边回来,布包里的小铲子还沾着泥。
张狗剩笑着拿起玻璃罐:“要啥颜色的?给你们多抓两颗——对了,今天跟齐叔巡查,见着啥新鲜的了?”
“见着陶片了!齐叔说不能碰,我们给它围了石头!”刘小满举着糖,笑得露出豁牙。
张狗剩看着孩子们跑远的背影,把匕首塞回布包,又看了看墙上的木牌——阳光照在“文物保护”四个字上,亮得晃眼。他想,等下次齐军来巡查,得跟他说说二柱子表舅的事,再问问那陶片是不是真的和唐墓有关——当年没机会好好看那些文物,现在听孩子们讲,倒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第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