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尸忆破案局 > 第84章 三尺讲台

第84章 三尺讲台(1 / 2)

九月,滨海市警察学院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季。操场上,穿着崭新作训服的年轻学员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队列训练,口号声嘹亮,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与一线实战单位弥漫的硝烟与紧迫感不同,这里洋溢着一种秩序井然的蓬勃生机。

江雨驾驶着经过改装、适合她操作的车辆,缓缓驶入学院。看着窗外那些稚嫩而认真的面孔,她心中泛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曾几何时,她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怀揣着除暴安良的理想,对未来的刑警生涯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想象。

她的办公室在刑事侦查系教学楼的三楼,窗外正对着巨大的格斗训练场。房间不大,但整洁明亮,书架上已经摆满了学院为她准备的各类教材和参考资料。

系主任是一位头发花白、笑容和蔼的老教授,姓周,大家都叫他周教授。他亲自带着江雨熟悉环境,介绍同事。

“江教官,你的大名我们可是如雷贯耳啊。”周教授笑着说,“‘清源’案、跨国追凶,还有前不久那个陈默案……你这些经历,可是活生生的、最好的教材。学员们能听到你亲自授课,是他们的福气。”

江雨谦逊地回应:“周教授您过奖了,我只是比他们多走了几年路,多遇到些案子。以后还要向您和各位同事多学习教学经验。”

她的第一门课《新型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被安排在一间阶梯教室。开课这天,能容纳一百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甚至还有不少其他年级的学员和年轻教员跑来旁听。大家都想亲眼见见这位传说中经历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教官。

江雨坐着轮椅,由助教推上讲台。她今天穿着一身熨帖的警用衬衫,没有佩戴警衔,但那股经过无数大案淬炼出的沉稳气质,瞬间让嘈杂的教室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有好奇,有敬佩,也有几分审视。

她没有立刻开始讲课,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

“同学们好,我叫江雨。从今天起,由我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新型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这门课。”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透过麦克风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在翻开教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选择当警察?或者说,你们认为,未来的警察,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台下沉默了片刻,然后有学员举手回答:“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匡扶正义!”

答案标准而正确。

江雨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得都对。这些都是我们警察的天职。但是,”她话锋一转,操作轮椅背后的显示屏,投影出了一张张图片——有“清源”中心那看似高雅的环境,有陈默那个堆满电子元件的小院,有网络上各种隐蔽的极端言论截图……

“随着时代发展,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我们未来要面对的,可能不再是简单的街头抢劫、入室盗窃。我们可能会遇到披着‘心理咨询’外衣的精神控制团伙,会遇到躲在键盘后面煽动仇恨与混乱的网络推手,会遇到像陈默这样,利用掌握的技术知识,精心策划对社会进行‘净化’的孤独狂徒……他们的犯罪动机更加复杂,手段更加隐蔽,危害可能更加深远。”

她顿了顿,看着台下逐渐变得凝重的面孔:“所以,我认为,未来的警察,除了勇气和责任感,更需要具备几种能力:一是洞察力,能看穿层层伪装,识别出隐藏在正常表象下的异常;二是学习能力,要不断更新知识库,了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犯罪可能;三是心理韧性,在面对扭曲的价值观和极具冲击性的犯罪事实时,能保持内心的稳定和理性的判断。”

“我这门课,目的不是教给大家固定的答案,因为犯罪本身没有固定模板。我希望通过分析真实的、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案例,和大家一起搭建一种思维框架,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准地理解犯罪者动机、预测其行为,并最终有效打击犯罪的思维方式。”

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陈默案切入,详细剖析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有艺术天赋的年轻人,一步步陷入极端思想的泥沼,如何利用自身技能构建危险装置,其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是什么,以及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哪些细节成为了关键突破口。

她讲述了自己在公园如何凭借一个翻报纸的节奏、一个眼神、一道疤痕察觉到异常;分析了陈默笔记本上那些代号可能指向的攻击维度;解释了那种简陋的情绪干扰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