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尸忆破案局 > 第75章 止步深渊与另辟蹊径

第75章 止步深渊与另辟蹊径(2 / 2)

3. 切断“载体”供应:加大对“净土同盟”及类似组织的全球打击力度,摧毁其信徒网络,从根本上断绝“普罗米修斯”筛选和转化“载体”的渠道。

4. 技术反制:基于对“猎犬”和能量谐波的研究,加速开发更有效的探测、防御和攻击性技术,争取在“猎犬”下一次行动时予以重创,削弱其爪牙。

这些建议得到了大部分与会者的认同。直接攻击风险太大,那么就从更基础的层面进行釜底抽薪。

会议决定,“方舟”指挥部下设多个专项工作组:

· “锁匠”小组:由全球顶尖理论物理学家和异常现象研究者组成,专注于研究“结构”(基于江雨提供的间接数据)和“源点”理论,负责人是年迈但思维依旧敏锐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赫尔曼·霍夫曼博士。

· “净化”小组:协调各国执法和情报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清查和打击与“普罗米修斯”相关的组织和网络。

· “破障”小组:整合各国军工和技术资源,全力研发针对“猎犬”和能量防御的新型装备。

“烛龙”小组的核心任务,也随之调整为全力配合“锁匠”小组的工作,尤其是江雨,她将成为连接现实与那超自然技术领域最关键的桥梁。

与此同时,对雷穆利亚海渊的监视并未完全停止,而是转为最高级别的、完全被动的长期监控。任何从海渊方向传出的能量波动或异常活动,都会被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战略的转变,意味着斗争进入了一个更加漫长、更加依赖智慧和科技突破的新阶段。

江雨搬进了“锁匠”小组设立在西北某处绝密地下研究基地的特别单元。这里的环境比“烛龙”基地更加与世隔绝,配备了更多用于探测高维现象和意识活动的实验设备。霍夫曼博士是一位满头银发、目光如孩童般好奇的老人,他对江雨体内的“结构”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极大的科学热情。

“孩子,你是一座桥,连接着我们已知的宇宙和某个……我们尚未理解的层面。”霍夫曼博士看着江雨复杂的生理和能量读数,兴奋地搓着手,“我们必须非常、非常小心地探索,但探索本身,就是对抗无知和恐惧最好的武器。”

在霍夫曼博士和其团队的科学引导下,江雨开始进行一系列更加系统、也更加危险的实验。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能量频率刺激“结构”,观察其反应;尝试在受控环境下,让江雨主动连接能量网络,截取特定的信息流;甚至尝试利用大型粒子对撞机产生的极端环境,来测试“结构”与已知物理定律的相互作用。

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风险。有一次,在尝试用特定谐振频率刺激“结构”时,险些引发小范围的空间扭曲,导致实验室局部重力异常。还有一次,江雨在连接网络时,差点被一股伪装成陆秉先意识的恶意程序困在意识深处。

但每一次险境,都带来了宝贵的数据。他们对“结构”的能量构成、信息处理方式以及与“源点”之间那种若即若离的“呼唤-应答”关系,有了初步的、模型化的理解。

霍夫曼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我认为,‘源点’可能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维度接口’,或者说是某个高维结构在我们宇宙的‘投影’。‘结构’是访问这个接口的‘密钥’。而雷穆利亚海渊下的那个节点,可能是一个试图稳定和扩大这个接口的……‘锚点’!”

这个假设为理解“普罗米修斯”的行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如果他们不是在建造一个基地,而是在“锚定”一个通往高维或其他宇宙的“门”,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他们需要能量、需要技术、需要特殊的“载体”意识,都是为了完成这个庞大的“锚定”工程。

而江雨和她的“结构”,可能是启动或控制这个“门”的最后一块拼图。

时间在紧张的研究和全球范围的隐秘清剿中流逝。“净化”小组取得了一些成果,捣毁了几个“普罗米修斯”的次级网络,逮捕了一些骨干成员,但始终未能触及核心。“破障”小组的新型能量武器也开始进行实战测试,在一次针对“猎犬”的小规模遭遇战中,成功击伤并驱离了目标,虽然仍未捕获。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些只是延缓之计。真正的决胜关键,在于“锁匠”小组能否在“普罗米修斯”完成“锚定”之前,找到破解“结构”、关闭“门”的方法。

江雨站在实验室的观测窗前,窗外是模拟的自然风光,但她知道,自己身处地下数百米。她感受着体内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结构”,它仿佛一颗沉睡的心脏,蕴含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止步于深渊之前,并非退缩,而是为了寻找一条能够真正通往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布满荆棘,通向人类认知的边界,甚至更远。

而她,正是这条道路上,那个手持唯一火种的探路者。前方的黑暗愈发浓重,但那扇门的轮廓,也在研究中,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