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喜大普奔(1 / 2)

戚家老太太自然察觉三个侄子的反常表现。

只是之前所有心思都挂在儿子身上,又觉得他们人生地不熟,顶多是待腻了,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一开始并没在意。

可随着纺织厂那边再无音信,加上最近来病房的人越来越多,那些人眼神里的探究与鄙夷让她越发不安。

又听到儿子说他的钱被堂哥几人骗走,戚老太太暗道坏了。

原本想等三人回来当面质问,没成想,最后等来的却是公安。

戚大宝一行人的离开,使得全院上下都想要放挂鞭炮大肆庆祝。

可惜环境不允许,不妨碍院长亲自下令,给值班的护士以及医生给予嘉奖,这是后话。

另一边,沈明珠的稿件登上京市报纸头版头面,标题名为“抵制一切封建陋习,从身边做起!”

严正义没有揽功,架不住慕枫看不得兄弟做好事不留名。

于是私下里打电话给齐家兴,通过他转述出去。

慕枫舅舅那边一开始答应亲自找人写稿,但慕枫还是托齐班找沈明珠要了一份。

说实话,他还抱着轻视的态度,认为只是走个过场。

谁想到,舅舅竟一眼相中,说是文笔虽然稚嫩,风格却很是独特,值得征用。

慕枫也是这次之后,意识到自己的狭隘思想,同时对沈明珠改观。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杜盼男事件刊登到京报,顿时引起轰动。

自古讲究百善孝为先,父母大过天,还有很多人始终信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因此,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无论是现代还是眼下,都会出现‘受害者有罪论’,一些人不知是为了彰显自己见识不凡,还是纯脑残,就喜欢和人唱反调。

随着各家报纸发现苗头后默默跟风,杜盼男三个字慢慢不再代表个人,而是一起事件,引发的争议不断。

即使这个时代车马慢,新闻的时效性依旧迅速,尤其是戚家三兄弟的举证,更是让事情进入白热化。

舆论的压力、人民的公信力以及大众的凝聚力,各方势力的参与作用下,最后竟让一系列报纸出现在大领导的桌面上。

而沈明珠的那句‘小鱼小鱼快快游,四面八方皆自由’也有幸得到对方亲自点评:

“如今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这里的做主不是针对于某个特定的关系,也不该局限于亲情伦理,而是指每个人,每位公民;

国家一直致力于破除封建陋习的运动中,不管是包办婚姻还是买卖妇女,纵使是至亲骨肉,这种行为断然不可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人生;

在这里,我要重点表扬松河县纺织厂,假如我们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众志成城地朝一个地方使劲,相信我们的未来定会越来越好!”

广播员激情高昂的声音传遍整个厂,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

以后他们纺织厂的人走出去都感觉高别人两头,毕竟他们可是被大领导亲自表扬过的人。

彭万福更是兴奋地在屋里打了套拳,即便如此,都难以控制那种自豪、喜悦,恨不得朝天吼上三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