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不如西门大官人(2 / 2)

霎时间,那些直白露骨的描写,那些不堪入目的词汇,连同那虽简略却意图鲜明的插画,如同烧红的烙铁,猛地撞入了黛玉清澈的眼帘。

“啊呀!”

黛玉如同被火燎到一般,惊呼出声,俏脸瞬间红透,连耳根和脖颈都染上了胭脂色。

旋即猛地将手中的书册狠狠丢了出去,转身就扑到离她最近的宝钗身边,将滚烫的脸颊埋在宝钗的肩头,又羞又急,连连啐道:

“呸,呸,下流!都是些什么不知羞耻的歪书混账话,宝姐姐,你们快别看,仔细脏了眼睛。”

宝钗虽未看清具体内容,但见黛玉反应如此剧烈。

再结合方才瞥见的书名和李洵那戏谑的眼神,早已猜到了八九分。

定然是些极其不堪的淫词艳曲。

想到这里,宝钗自己那丰泽秀美的脸庞也不由得红了,心下怦怦乱跳,连忙轻轻拍着黛玉的背安抚,没敢去瞧那地上的书一眼。

妙玉清冷的脸更是蹙紧了眉头,连宣佛号,侧过身去,眼神却忍不住偷偷瞄了几眼,刚好扫见那插画。

不正是李洵在她身上使用过的招式……

李洵却像个没事人一般,道:“孤在办正经事,何来下流之说?”

黛玉从宝钗肩上抬起头,眼尾都有些气红了,跺脚嗔道:

“正经事?我,我还是头一回听说,看这些腌臜东西是正经事,你、你浑说罢了。”

“孤骗你作甚?”李洵神色反倒更加认真起来,他将那八本禁书在案上一字排开。

“你们可知这些书从何而来?乃是南安郡王霍元名下书铺所售,如今已被礼部和翰林院联手封禁查抄。”

接着,他便将霍元书铺被封的前因后果简要说了一遍。

他解释这类小说在市面上层出不穷,朝廷通常一年集中审查一次,届时书铺自会收敛。

但此次却是礼部侍郎方道然与新晋翰林梅谭联手,进行的突击审查。

并且精准地选择了霍元这个身份特殊的郡王作为目标,其用意不言而喻,绝非简单的整顿风化。

三女听了他的解释,虽觉得霍元颇为倒霉,竟惹上这等麻烦,但内心深处,却觉得礼部封禁此类书籍似乎也并非全无道理。

黛玉缓过劲来,依旧红着脸哼道:“虽说那霍王爷是被人针对了,可封了这些书铺也是好事。

这等污言秽语流传出去,不知要带坏多少心性不坚之人!”她想起方才瞥见的那些字句和插画脸上又是一热,瞪了李洵一眼。

宝钗也微微颔首,温声道: “林妹妹说的是,便如西厢记、牡丹亭那般也被长辈们视为移人性情的杂书。”

她言语含蓄,但意思很明白,霍元这书被封,从教化角度看,不算冤枉。

妙玉虽未言语,但那紧蹙的眉头和默诵经文的态度,也表明了她的立场。

“梅翰林?”

薛宝钗忽然回味这个名字,秀眉微蹙似乎想起了什么。

她抬起眼,以求证的神色看向李洵:“王爷方才说的那位梅翰林,家中,可是只有一独子?祖籍是福建的?”

“没错。”李洵点头:“梅谭的儿子,名叫梅初汐,怎么,宝钗认识?”

他话音刚落,自己便先反应过来了。

薛宝琴指腹为婚的婆家,不正是梅家吗?

嫁了这么个没出息的丈夫,可不是薛宝琴的悲哀?

嗯,看来孤有必要拯救一下这位命运可怜的小姑娘了。

薛宝钗见李询确认,轻轻摇了摇头,表情略微复杂:

“我并未见过那位梅家公子,只是知道家中堂妹宝琴,指腹为婚的婆家正是福建梅家,想来应当不会有错了。”

她此刻心中颇为两难。

一方面,李洵明显是要为霍元出头,梅家作为打击霍元的急先锋,必然会被李洵清算,下场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梅家毕竟是堂妹薛宝琴未来的婆家,算起来也沾亲带故。

出手相助?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也会得罪李洵。

袖手旁观?又觉对不住堂妹。

思虑再三,宝钗终究还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决定只当不知此事。

堂妹家固然重要,但她家这一房和自己,也都属于李洵了,怎么选,不需要再言明。

李洵将宝钗那瞬间的忧虑与迟疑看在眼里,又见她最终选择沉默,想来权衡利弊之下,自己这未来男人更重要了。

他心中满意,不由朗声一笑,意有所指地说道:

“没准儿你那堂妹还能因祸得福呢,鬼知道她那位未来的夫婿,背地里是个什么狗东西。”

他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方道然,梅谭不是以道德卫士自居,用有伤风化的罪名来打击霍元吗?

那他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定要想法子,让这两位自命清高的道德楷模,也好好尝尝他们自己所标榜的道德是个什么滋味!

而且,要从他们最在意,也最不堪一击的家人身上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