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这简直就是天局(2 / 2)

霍元见状,哈哈一笑,自顾自地又干了一杯:

“放松点放松点,王爷他又不吃人,小王也不是妖怪,别那么拘束嘛。”

李洵拿手指点了点桌面,把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来:

“叫你们来是有正事。

陛下已决意对北虏用兵,命南安郡王为主将。

由本王亲自组建一支精锐突袭队,执行特殊任务。本王举荐你二人为副将,协同郡王办事。”

此言一出。

孙绍祖牛眼瞪大。

他原本见仇鹤得了五城兵马司的肥差,自己只在兵马司打下手,心里还有些委屈和不平。

大家都是同时拜义父。

家世又都是世袭虚职的指挥。

凭啥仇鹤兄弟比他先吃香的喝辣的?

孙绍祖觉得李洵多少有点偏心。

现在看来。

义父这是把更大的功劳留在后面给自己。

若是成功面圣受赏。

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他立刻再次起身,抱拳道:

“儿子多谢义父栽培,绍祖必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而陈复更是激动得浑身微微颤抖,脸膛显得更黑了,只有眼睛格外亮。

他出身并不显赫,家世在京城都排不上号,更是将门庶出子弟,全凭自己出去拼搏。

只是空有热血和本事,没有门路和机遇一展抱负。

忠顺王此举。

对他来说无异于知遇之恩!

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毕竟是当今皇帝一直在意的北患。

皇帝下旨,郡王领兵,亲王筹建。

简直是天局!

他猛地站起,抱拳躬身,声音激动的有些结巴:“末将、末将谢王爷信任,末将必定竭尽全力,以死报效!”

陈复在心中发誓。

将来无论在谁的麾下任职。

只要李洵有需要,此生唯忠顺王马首是瞻。

李洵满意地点点头:

“坐下说话,具体任务细节稍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先要把这支精锐队伍拉起来。”

霍元虽然喝着酒,但听到正事也收敛了玩笑之色,认真听起来。

“既然是主打突袭偷袭……”

李洵沉吟道:“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本王以为三百人左右最为合适。”

陈复谨慎地开口问道:“王爷,三百人是否略显单薄?草原广阔,若遭遇大队鞑靼骑兵……”

“不,搞清楚你们的作用。”

李洵一摆手,解释道:“不在数量,精在质量。

人数过少比如百人以内在草原上确实容易因兵力不足被缠住或歼灭。

但人数过多,比如超过四百,则粮草消耗巨大,行军踪迹也难以隐藏,失去了突袭的突然性。

三百人可拆分为五六个三十到五十人的小队,既能分路侦察,扩大搜索范围,也能在需要时快速集结。

既能打,也能跑,非常适合要执行的捣巢、赶马这类打了就跑的任务。”

霍元灌了口酒,咂咂嘴:“王爷说的是,咱们是去偷鸡摸狗……

呃不是……是去执行奇袭,又不是跟鞑靼骑兵正面决战,人少好办事。”

孙绍祖立刻附和:“义父高见,儿子觉得三百人正好,精悍有力!”

李洵想了想,搜索前世知识库,依靠那些个个有诸葛亮之能的网友建议,继续,道:

“至于将士的挑选必须严格。优先选拔能吃苦耐劳,善于长途骑乘,尤其要抗冻的。

箭术必须精湛,近战搏杀要凶狠,环首刀、短矛这些不但会用,还要专精。”

霍元插嘴问道:“这吃苦耐劳、善骑抗冻,具体怎么个考法,总不能光靠嘴巴一个一个挨着寻问吧?”

“简单。”

李洵早就想好了:“你自己去找块合适的地方,模拟草原环境。

每天拉上千把人,让他们全副武装,携带三天干粮和武器,进行负重骑乘考核。

至少连续骑行超过四个时辰(8小时)不能掉队,下马后要能立刻投入近战演练而不脱力。

达不到的,直接淘汰,在换一批继续挑选,本王只要精锐中最顶尖的那一批!”

孙绍祖眼中凶光一闪,补充道:“义父,是否可增加一项?让他们互相搏击,只有最狠的才能留下!”他信奉弱肉强食。

李洵想了想,点头:“也可,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本王需要的是服从命令、团队协作的精锐,当然血性也必不可少。”

他话锋一转:“另外,优先考虑那些有草原生活经验的,比如曾经随商队走过漠北的,或者与鞑靼小股部队真正交过手的。

这些人可以适当降低一点体能考核的标准,他们的经验比单纯的武力更重要。”

陈复认真地记下每一条。

李洵喝了口酒,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必须把突袭队的框架一点点勾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