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翊不久前刚满六岁。
若放在后世。
不过是个刚背起书包上国一的小豆丁。
然而在这时代。
女子十四五便可议亲嫁人。
被视为成年。
故而这六岁的太子,心智早熟,精力旺盛,可当作八九岁看待。
顽皮程度正是那狗都嫌弃的上房揭瓦阶段。
皇室子弟也并非个个都循规蹈矩,总得出一两个奇葩。
忠顺王李洵算一个。
当朝太子李翊便是另一个。
这叔侄俩若非年龄差了辈儿,那跳脱不羁,热衷玩闹的性子,倒更像是一脉相承的亲父子。
太子也并非心性坏,只是过于活泼,极有个性。
若让李洵来评价他这位大侄子。
那就是大顺朝版本的明武宗朱厚照,还是个迷你版的。
大顺朝未来可期啊……
翌日。
李洵睡到日上三竿自然醒。
用罢早膳,他便琢磨着去凤藻宫那边寻大侄子联络联络感情。
太子年幼,又是永熙帝独子,在皇后宫殿范围内单独辟了处精致殿院居住。
“昨日吩咐的土豆炖牛肉和土豆饼,可都保温好了?”李洵一边由着晴雯为他整理袍服衣襟,一边问道。
晴雯替他抚平王服上的褶皱,笑着回道:“王爷放心,一早您还没醒呢,奴婢就亲自去小厨房看过,
用暖笼温着,鲜香味一点儿都没跑。王爷此刻出门带上,正是热乎可口的时候。”
李洵满意地点点头,命两名小太监把食盒装马车,便由傅义驱车前往皇宫。
此刻皇极殿殿上的早朝想必还未散。
每逢讨论边关战事等重大国事。
朝会总会拖得很长。
到了吃午膳的时间。
那些朝廷重臣们,往往只能在文华殿外的廊下匆匆解决朝食。
站着、蹲着、甚至寻个石阶坐下,捧着些寡淡普通、仅能果腹的饭食,瞧着倒也颇有几分可怜。
当然你也能自己带妻子的爱心便当。
总之皇帝提倡节俭,和皇后娘娘以身作则,作为臣子总不能当面山珍美味。
车驾直至内宫门方停。
李洵在此地可谓是刷脸通行。
怎么说也是自小在后宫由皇帝夫妻照看长大。
后宫与李洵来论相当于第二个家。
侍卫太监无一敢拦,恭敬行礼放行。
点了两个提食盒的小太监。
李洵熟门熟路便往太子所居的殿院而去。
刚踏进太子殿院的门槛。
就听见里面一阵鸡飞狗跳的喧闹声。
年仅六岁的太子李翊,一身杏黄色的蟠龙常服在身,正骑在小太监的背上,手里挥动一根不知道从哪里拆下来的细长玉杆,口中“驾驾”作响,在殿内跑来跑去。
李翊不满,声音稚嫩:“太慢了、爬快点,小安子你这是当的什么破战马,比乌龟还慢。”
太子屁股后边还跟着个穿绯色官袍,年约四十,面容愁苦的太子少师。
太子少师手里捧着几本书,尝试在策马奔腾的胡闹中,插入一些圣贤之道。
“太子殿下,殿下!慢些,仔细摔着了,书云: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为人君者,当……”
少师的话还没说完。
太子李翊皱起眉毛打断,小手一挥手里的武器,差点打到少师的鼻子:
“烦死了,就知道读书读书,父皇母后让读书,你也让读书,都让本宫读书,本宫心里不悦乎!”
父皇近日忧心北边战事,都没空来查他功课,正好松快松快,太子嘴角翘了起来。
太子忽地瞥见走进来的李洵,顿时眼睛大亮,欢呼一声,立刻从御马的背上滑了下来,冲向李洵:
“六叔,六叔你可算来陪我玩了!”
那小太监得以解脱,瘫在地上大口喘气。
太子少师则松了一口悬着的气,旋即又提起了另一口闷气。
忠顺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