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此刻在边塞,其它几家亲戚都在京城,写信来回的时间,只怕哥哥已经……
母亲想到的,她何尝没想到?
甚至做得更早、更周全。
哥哥刚被锁进大牢,消息传来,她立刻就让管家拿着薛家最厚实的礼单和名帖,去寻那些平日里与薛家走动频繁、收受薛家好处最多的金陵官员。
从知府衙门的师爷、通判,到应天府里说得上话的官吏,甚至一些勋贵之家的管事,薛家这些年积累的关系,几乎动用了个遍。
然而,结果却如同一盆盆冰水,接连不断地泼在薛家头上。
管家灰败的回来跟她禀报,那刘通判,平日里收了薛家多少孝敬?这次连门都没让进。
只让门子传话,说什么人命关天,国法森严,不敢徇私。
还有卫指挥使家的舅老爷,往日里称兄道弟的,这次直接避而不见。
说什么阎王在金陵,谁敢在这风口浪尖上顶风作案,让薛家自求多福。
那些平日里对薛家笑脸相迎、拍着胸脯保证有事尽管开口的大小官吏,此刻都变成了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
嘴里翻来覆去就是王法森严、人命关天、爱民如子、不敢徇私枉法。
往日里金光闪闪的银子,此刻竟变得如同废铁!
薛宝钗心里清楚,这都是因为金陵现在有位王爷在,这些官员们要表现“忠良”,挣个好口碑。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薛姨妈听完,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刚被参汤吊起的一点精神气瞬间拜泄:
“我的蟠儿……难道……难道真要……呜呜呜……” 她再次掩面恸哭起来。
“妈妈。”宝钗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声音带着颤:“您听我说,现在哭,于事无补。那些官儿们不是要跟咱们两清,而是畏惧王法,害怕王爷,如今在金陵能一言定人生死的只有忠顺亲王!”
一直安静陪在一旁的林黛玉,也轻轻点头,清亮的眸子里带着忧虑,声音如珠玉落盘:
“姨妈,宝姐姐说得是。眼下这金陵城里,恐怕……也只有王爷能想法子救薛家大哥哥。” 提到李洵时人多也不好不顾礼数喊六哥哥。
黛玉心中一阵忐忑。
那人会管宝姐姐哥哥这档子烂事吗?
宝钗感激地看了黛玉一眼,接着对母亲说道:“妈妈,眼下金陵能做主的,莫过于忠顺王。
只要能说动了他开金口,哥哥的命,就还有转圜的余地,无论要咱们家赔偿多少给冯家,咱们都答应。”
“可……可那是王爷啊!咱们如何能说得动他?何况你哥哥他打死了人。”
宝钗深吸一口气。
母亲说的没错,哥哥犯的是人命大案。
可那是她唯一的哥哥。
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
哪怕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她也只能答应。
“妈,事在人为。”
宝钗的声音异常冷静。
她转向黛玉,眼中带着恳求:“妹妹,王爷似乎对妹妹颇为关照。此事…不知林妹妹可否,帮忙说一两句好话。”
黛玉终究无法硬起心肠拒绝。
她轻轻咬了咬下唇,长长的睫毛颤了颤,低声道:
“宝姐姐,我……尽力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