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长安,未央宫前殿。
大朝会如期举行,殿内钟磬齐鸣,百官肃立。经过数月的整顿,朝廷威仪已初步恢复,虽不及鼎盛时期,却也庄严肃穆,井然有序。
刘协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文武臣工,最终定格在立于前方的一位身形颀长、耳垂丰厚的中年男子身上。
此人虽衣着玄色官服,却气度沉静雍容,眉宇间自带一股仁厚坚毅之气,正是他期盼已久的刘备刘玄德。
看着这位在另一段时空轨迹中曾艰难续汉、却最终壮志未酬的枭雄子孙,如今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刘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
他忍不住多打量了几眼,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阶下所立,可是原徐州牧刘备刘玄德?”
刘备闻声,立刻整肃衣冠,趋步出列,来到御阶之下,依礼深深叩拜,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与恭敬:“臣,刘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这是他第一次面见当今天子。
抬头望去,只见御座上的少年天子虽年纪尚轻,与自己那位新结识的年轻士子诸葛亮相仿,但面容沉稳,目光锐利深邃,气度雍容,已有君临天下的威仪。
刘备心中顿时生出“此真乃中兴明主”的念头,效忠之心愈坚。
刘协微微抬手:“皇叔平身。”
“谢陛下!”刘备再拜,方才起身垂手恭立。
刘协目光转向丞相杨彪,看似随意地问道:“杨公,前日抵达的荆州士人及刘卿麾下将士,可都安顿妥当了?”
杨彪手持玉笏出列,躬身回奏:“启禀陛下,荆州北上士人如荀攸、徐庶、王粲、杜畿等,已暂安置于兰台驿馆,由光禄勋牵头,会同尚书台、司徒府对其才学德行进行考课,不日便将量才授职,报请陛下钦定。”
“其麾下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及其部曲,已暂驻于左将军杨奉营中,一应粮草辎重,皆由太尉府拨付,并无疏漏。”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如此甚好。”他这才将目光重新投向刘备,温言道:“卿一路辛苦。徐州之事,朕已尽知。故徐州牧陶恭祖临终之际,虑及州事无人主持,曹兵压境,民心惶惶,故特表奏皇叔,以州事相托。”
“此乃非常之时的权宜之计,然皇叔临危受命,抚恤百姓,力抗强敌,保全徐州,功在社稷。朕追念陶恭祖保境安民之功,亦嘉许卿忠勇仁德之志,今日便正式追允陶谦所请,承认皇叔领徐州牧之职。”
这番话,既肯定了刘备接管徐州的合法性,也明确了这是特殊时期的临时安排。
刘备闻言,心中感激,再次躬身:“臣,谢陛下天恩!”
刘协话锋一转,语气更为郑重:“然,卿之功,远不止于此。自黄巾乱起,卿便兴义兵,讨逆贼,扶王室;后董卓篡逆,诸侯纷争,卿亦始终心怀汉室,辗转尽力。此番更应诏入朝,赤心可鉴。朕岂能不加褒奖,以示天下?”
他环视群臣,朗声道:“宗正一职,掌皇室亲属,辨其昭穆,序其九族,乃九卿之重职,向由德高望重的宗室长者担任。今原宗正刘焉,背弃朝廷,割据益州,其职久旷。”
“朕观卿,乃帝室之胄,中山靖王之后,更兼仁德布于四海,忠义闻于天下,正合执掌宗正府,整顿宗籍,表率宗亲,以正朝纲!卿可愿担此重任?”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宗正位列九卿,地位尊崇,掌管所有刘氏宗亲事务,非一般宗室可担任。
陛下将此职授予出身寒微、刚刚入朝的刘备,无疑是将他抬到了宗室领袖的高度,恩宠至极!
刘备更是又惊又喜,连忙拜倒在地:“陛下!臣才疏德薄,出身微末,岂敢当此重任?!恳请陛下……”
刘协笑着打断他:“卿过谦了。朕意已决,不必推辞。”
刘备深知这是天子的莫大信任与荣耀,更是将他真正纳入朝廷核心的象征,不再推辞,重重叩首:
“臣刘备,领旨谢恩!必恪尽职守,整顿宗室,以报陛下信重之恩!”
“好!”刘协抚掌一笑,似乎忽然想起什么,转向宗正府都司空令刘晔,问道:“刘卿,依宗正府谱牒所载,皇叔乃中山靖王之后,与朕论及辈分,当如何啊?”
刘晔与身旁的侍中刘艾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早已想好了说法。
刘晔出列,躬身答道:“回陛下,依宗谱世系推算,刘皇叔乃景帝陛下玄孙,论辈分,确长于陛下,当为陛下之叔辈。”
刘协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对刘备道:“原来如此!朕与皇叔,竟是叔侄之谊!好,甚好!日后,朕便称皇叔为‘皇叔’!皇叔忠勇仁厚,乃我刘氏宗亲之楷模,更是朝廷之福,天下之幸!”
“臣惶恐!”刘备再次拜谢,心中暖流涌动,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他起身,在百官或羡慕祝贺的目光中,退回到九卿班列之中。
宗正之位,尊贵显赫;“皇叔”之称,恩宠无双。
这位出身涿郡、以织席贩履为生的汉室远支,历经半生漂泊征战,终于在长安未央宫,得到了天子的正式承认,一步踏入汉帝国权力的最高层。
此时想来,他心中也是跌宕起伏,自涿郡起兵以来近十余年,终于有所成就,也看到了汉室复兴的希望。
正当朝会气氛因刘备荣任宗正、获封“皇叔”而显得颇为融洽之际,司徒赵温手持一份急报,面色凝重地出列,打破了这份短暂的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