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刘备屯新野(2 / 2)

队伍风尘仆仆,但见前方驿道旁,赫然出现另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

这支队伍车马辚辚,随行有精锐兵马护卫,旌旗之上可见“刘”、“蔡”、“黄”等字样,显然是荆州方面的旗号,与刘备这支以百姓为主的迁徙队伍气象迥异。

刘备心生警惕,命队伍暂缓行进,派斥候前去打探。不多时,斥候回报,称对方乃荆州牧刘表麾下,奉命护送一批北上的士人。

正当刘备沉吟之际,只见对方阵中一骑快马绝尘而来。马上乃是一位中年将领,约莫四五十岁年纪,面容坚毅,目光锐利如鹰,虽鬓角微霜,却精神矍铄,身形魁梧,尤其是一双臂膀,显得格外长而有力。

他身披甲胄,腰挎一张装饰华丽的宝雕弓,手中倒提一柄厚背环首大刀,策马而来自有一般沉稳剽悍的气势。

那将领在刘备军前勒住战马,拱手洪声问道:“前方来的,可是奉诏入朝的徐州牧刘玄德使君麾下?”

刘备见来将气度不凡,心中已生好感,策马出列,拱手还礼:“正是在下。备奉天子诏令,途径宝地。不知将军是?”

那将领行礼后朗声道:“某家乃荆州牧麾下,现居江夏都尉,姓黄名忠,字汉升!奉刘荆州之命,护送本州北上士人至此。闻听使君驾到,荆州别驾伊机伯先生特命某前来相请,有要事相商。”

刘备正欲答话,身旁的关羽丹凤眼微眯,低声对刘备道:

“大哥,此将不简单。观其身形,臂长过膝,虎背熊腰,目光凝而不散,尤其那双手,必是常年开硬弓、使重兵之人。其气息沉雄,绝非寻常都尉。小弟陪你同去,以防万一。”

关羽自身便是刀法大家,一眼便看出黄忠乃是劲敌。

刘备点头应允。关羽遂提青龙偃月刀,策马与刘备一同出见。

黄忠见刘备身后又出一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威风凛凛,手中一柄奇形长刀寒光闪闪,心中也是一凛,暗赞:“好一条威风凛凛的汉子!”

他不由开口问道:“刘使君,不知这位将军是……?”

关羽拱手,声如洪钟:“某乃关羽,字云长,现为大哥麾下一别部司马,暂领骑都尉之职。”

他言语平淡,却自有一股傲然之气。

黄忠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笑道:“原来是关将军!幸会!某观将军亦使长刀?”

他注意到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与自己惯用的大刀虽形制略有不同,但皆属重兵器。

关羽抚须淡然道:“略通一二。”

他虽自谦,但眼神中却流露出遇到同道中人的审视与较量之意。

两人同为当世顶尖的刀法大家,虽未交手,但气机感应之下,已隐隐生出几分英雄相惜的默契。

就在此时,荆州队伍中又行来数骑,为首者正是荆州别驾伊籍。

伊籍见到刘备,连忙下马行礼:“伊籍见过刘使君!一别数月,使君风采更胜往昔!”

刘备也下马还礼:“机伯先生别来无恙!不知先生相召,所为何事?”

伊籍笑道:“乃是喜事!籍此前奉陛下与丞相令,返荆州征辟贤才,幸不辱命。今护送荀公达、徐元直、赵伯然、杜伯侯等诸位先生北上,正欲经武关前往长安。”

“前番得长安诏令,言及使君亦将经由此路,陛下特旨,命使君与我等汇合,一路同行,互为照应。今日得遇,正合天意!不知使君可愿同行?”

刘备闻言大喜,这正是他此行目的之一,当即应允:

“陛下有旨,备岂敢不从?能与荆州诸位贤才同行,乃备之幸事!我这就传令,让本部人马与先生队伍合为一处,共同西行!”

伊籍喜道:“如此甚好!”

于是,两支队伍合流,声势更为浩大。刘备下令,全军在新野城外暂作休整,埋锅造饭,明日再行。

军士与追随的百姓在城外择地扎营,一时间人喊马嘶,炊烟袅袅,颇为壮观。

而荆州士子们的车驾则停靠得更为集中安静一些。

听闻徐州牧刘玄德已至,且将同行护佑,许多车帘都被掀开,一位位文士或好奇或敬重地望向刘备的方向。

其中,如荀攸、徐庶、赵俨、杜畿等较为重要的人物,则整理衣冠,在伊籍的引荐下,纷纷前来拜会刘备,以全礼数。

刘备亦不敢怠慢,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一还礼,态度谦和,言辞恳切,给这些初识的荆州才俊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一时间,新野城外,文武荟萃,气氛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