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泾阳之战(1 / 2)

当夜,漆县韩遂大营。韩遂在中军帐内踱步,心神不宁。他左等右等,既不见阎行归来复命,也不见霸上方向传来任何预定的信号,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阎彦明行事向来稳妥,即便事有不谐,也该派人回报一声……如今音讯全无,莫非……”韩遂脸色阴沉,越想越觉得不妙,“马寿成那老狐狸,莫非临阵反水?还是那天使另有防备?”

他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不能再等了!此地不宜久留!”

他深知自己此番谋划风险极大,一旦失败,便是万劫不复。他立刻唤来心腹将领,低声急促下令:

“传令!漆县所有守军,即刻起紧闭四门,严加戒备!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多树旗帜,巡逻照旧,务必做出主力尚在的假象!”

“另,选一与我身形相仿的亲卫,穿上我的衣甲,偶尔在城头露面,迷惑敌军!”

“其余人等,立刻准备!你率我本部最精锐的两千骑兵,人衔枚,马裹蹄,随我即刻从北门悄悄出城!连夜赶往安定郡后方!”

“快!动作要快!”

命令一下,漆县大营在夜色中悄然行动起来。

韩遂甚至来不及多做解释,便在一众心腹的簇拥下,匆匆上马,趁着深沉夜色,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溜出漆县北门,向着西北方向的安定郡疾驰而去,将一座看似戒备森严、实则主力已空的漆县留在了身后。

事实证明,韩遂的直觉和决断救了他一命。

就在他前脚刚走不到一日,第二日下午,徐晃、张绣便率精锐骑兵,以惊人的速度一日疾行百余里,如同狂风般卷到了漆县城下!

烟尘滚滚之中,大军于城外勒马。

徐晃亲自护卫着刘协来到阵前,但无论如何也不敢再让天子过于靠近城墙。他

指着前方那座看似守备森严的城池,请示道:“陛下,前方便是漆县!观其城头旗帜林立,巡逻不断,韩遂老贼很可能龟缩其中!是否立刻打造器械,准备攻城?此城虽小,但若强攻,恐也需大半日功夫。”

刘协骑在马上,远眺漆县城池,微微皱眉。他总觉得这城头的防守看似严密,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空虚感。

秦末时老道的战争经验让他一下就看出端倪,若是正要强守,何必立那么多无用旗帜,藏兵让攻城方磕一头包才好,还有这小城有什么好守的。

他沉吟片刻,果断下令:“不必浪费时间强攻!徐晃,你即刻分兵五百精锐骑兵,于城外四周游弋,若见有敌军出城,无论是突围还是求援,一律击退,逼其缩回城内!”

“其余一千五百步军到后,将此城给朕团团围住!多设疑兵,做出大军围城的态势!”

“待张绣将军率主力赶到后,你部所有骑兵,连同张绣所部骑兵,收拢所有战马,换乘体力充沛的备用马匹,准备一人双马,继续向安定郡疾进!韩遂若在城中,便困死他;若他已逃,更要穷追不舍!”

“诺!”徐晃毫不犹豫,立刻依令行事。

不久,张绣率领后续骑兵赶到。刘协的旨意迅速传达。指挥着近三千下马步战的骑兵和后续赶到的少量步兵,将小小的漆县围得水泄不通,旌旗招展,鼓声不断,制造出大军压境的恐怖声势。

而徐晃则与张绣迅速完成了交接和换马,重新集结了所有还能长途奔袭的骑兵约一千五百余骑,每人配备了两匹战马轮换骑乘,最大限度地保持马力和速度。

刘协在徐晃及其最精锐的虎贲亲卫两百骑的严密护卫下,位于这支高速机动部队的核心。他看了一眼被围成铁桶一般的漆县,目光冷冽地投向西北方安定郡的方向。

“徐晃!”

“末将在!”

“目标,安定郡!追!绝不能让韩遂老贼喘过气来!”

“全军听令!出发!”

蹄声如雷,烟尘再起!这支精简却极度精锐的骑兵部队,如同离弦之箭,朝着韩遂最可能逃窜的方向,再次开始了疯狂的追击!

当日傍晚,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血红。

刘协、徐晃、张绣率领着一人双马、经过长途奔袭仍保持高昂斗志的一千五百余精锐骑兵,如同旋风般掠过新平郡边缘的荒原,终于在天色完全黑透之前,咬住了韩遂主力的尾巴!

与此同时,韩遂率领着三千余骑兵,已然抵达距离安定郡治所临泾仅二十里的泾阳附近。

眼看老家在望,韩遂心中稍安,正欲下令全军稍作休整再行入城。然而,就在这时,派出的斥候飞马回报,声音带着惊恐:

“报——将军!后方尘头大起!有一支骑兵正高速追来,距此已不足十里!观其旗号,乃是虎贲中郎将徐和扬烈将军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