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连忙再次行礼:“末将代麾下儿郎,谢陛下厚赏!然保境安民,乃武将本分,实不敢……”
“好了好了,知道你徐公明高风亮节,不重财物。”
刘协笑着拍拍他的臂甲,随即压低了声音,语气变得推心置腹,“但这些表面功夫,该做还是要做,让将士们看得见实惠,才更有奔头。朕今日跟你交个底,眼下艰难,大家先苦一苦。“
“待日后收复长安,平定关中,朕绝不会亏待真正有功之臣!该有的封赏,该赐的食邑,一样都不会少!这话,朕今日只对你一人讲,你心中有数便好。”
这番近乎坦诚布公的话,如同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徐晃全身。
刘协看着徐晃,眼中闪过笑意,仿佛突然想起一件极有趣的事情。
“对了,公明,朕差点忘了件要紧事。”
“陛下请吩咐。”
“朕记得,当初在新丰,朕问你,若给你五千兵马,你可能带好?你可是拍着胸脯跟朕保证,必能带出一支精锐来的。”
徐晃一愣,随即想起确有此事,那时陛下初掌兵权,麾下兵微将寡。
他连忙道:“末将确有此言!陛下当时信重,末将至今感念!”
他抬手,指向帐外御营的方向:“朕的御营,经段忠明之手,精挑细选,汰弱留强,又补入了此番俘获的西凉悍卒,已然有了一支四千余人的精锐!皆是能战敢死之士,甲胄齐全,训练有素。”
“再加上你麾下这些骑兵,当初许你五千兵,今日便给你五千兵!朕,说话算话!如何?公明,这支兵马,你可还满意?可能给朕带出一支真正的虎贲锐士来?”
五千兵马!而且是天子御营的核心精锐!这份权柄和信重,远超他的预期!
“陛下信重之恩,晃万死难报!陛下体恤将士,怜惜民力,乃圣主之仁!晃一介武夫,别无他长,唯有一颗忠心,一腔热血!必当竭尽全力,护卫陛下!”
刘协看着他激动万分的模样,心中也十分畅快,哈哈大笑起来,上前再次将他扶起:“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起来!好好带你的兵!朕等着看你的成果!”
当日,刘协便在中军大帐召集众将,正式颁下诏令。
调任讨逆将军徐晃为虎贲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总督御营五千精锐兵马,负责宿卫行在、随驾征伐,并授其专断操练、赏罚之权。
从官位上,这算是平调,但是从实权上,虎贲中郎将算是所有重号将军以下最为特殊的了,因为是天子近臣,这个职位本身就代表着极为信任和看中。
此令一出,帐内众将反应各异,但旋即纷纷上前道贺。
徐晃自一介骑都尉,经新丰血战、高陆护驾、截粮建功,至此一跃成为天子近卫统帅,掌精锐之师,可谓恩宠备至,真正的飞黄腾达,羡煞旁人。
是夜,军中设下简单宴席,为徐晃庆贺升迁。
酒过三巡,气氛渐酣。杨奉端着酒樽,来到徐晃面前,神色颇为复杂,既有感慨,亦有几分唏嘘。
他举杯道:“公明!恭喜高升!虎贲中郎将,总督御营,陛下信重,实至名归!昔日某麾下小校,今日已成国家栋梁,陛下股肱,某欣慰之至!”
他这番话,倒是大半出自真心。他想起司空杨彪之前的提点,深知徐晃越受重用,于自己而言未必是坏事,故而这第一个道贺,姿态做得十足。
徐晃见旧日主将前来,立刻起身,姿态放得极低,双手捧杯,躬身行礼,语气诚挚:
“杨将军!晃岂敢忘本!昔日若无将军提拔,晃焉有今日?晃一介武夫,唯知忠君事上,竭诚奉公。今后还需杨将军多多指点帮衬!”
他言语恭敬,给足了杨奉面子,既不忘旧谊,更摆正了如今同为陛下麾下将领的新位置。
杨奉见他如此谦逊守礼,心中那点微妙的酸涩也消散不少,哈哈一笑,与徐晃对饮一杯,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公明不忘旧情,是条汉子!日后同朝为将,自当同心协力,共辅陛下!”
其余众将如杨定、张济等,也纷纷上前敬酒祝贺,场面一时颇为热络。
徐晃一一回礼,应对得体,既不过分张扬,也不失新晋重将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