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哪里?”江建国问。
“第一,交通便利。”江涛指着不远处的规划路,“以后城市发展肯定是向外扩张的,靠马路的地块,出入方便,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将来咱们开车回来,都省心。第二,发展潜力大。村中心现在看着热闹,但以后村里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少,往城里走。反倒是这种靠近主干道的地方,随着城市扩张,配套会慢慢跟上,更有升值空间,也更安静。”
江建国听着儿子的分析,虽然有些东西还不太明白,但“出入方便”、“安静”、“发展”这些词打动了他。他仔细看了看这块地,面积够大,地势平坦,朝向也好。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
“可是……村中心的邻里熟人多啊……”江建国还有一丝犹豫。
“爸,”林丽芳适时地柔声开口,带着理解和安抚,“叔叔阿姨们的情分都在,住得远近不影响走动。但房子是住一辈子的事,涛考虑得更长远些。而且,以后您和妈年纪再大点,出门方便、环境清静,对身体也好。”她的话,既肯定了江涛的考量,又照顾到了老人对人情关系的留恋。
林丽芳的话如同最后一根羽毛,轻轻落在了江建国摇摆的天平上。他终于点了点头:“行!听你们的!年轻人眼光长远!”
找到了心仪的地块,接下来的就是价格谈判。宅地基的主人是一位本地村民,双方在江建国的牵线下见了面。
价格拉扯是免不了的。村民开价九万八,江建国觉得贵了点,围绕着位置、面积、附近配套等细节展开了“拉锯战”。
江涛一直安静地听着,关键时刻才开口:“大叔,这块地我们确实看中了。这样,九万七千块,今天就能签协议,现金支付。”
这个价格比村民的开价低了一千,但比江建国心理预期又高了两千。村民脸上显出犹豫。
江涛语气诚恳,带着不容置疑的爽快:“九万七,一口价。我们诚心要,也省得您再麻烦打听其他买家。您看怎么样?”
他直接加价两千的干脆和大方,让村民感受到了诚意,同时也觉得这个价格确实可以接受。最终,村民爽快地点头:“行!看你小伙子这么爽快,就九万七!成交!”
江建国本想再压压价,但听儿子已经拍板,而且价格也算合理,便没再说什么,只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行人回到江家。江涛和林丽芳默契地走进房间。林丽芳打开携带的行李箱,从里面取出一个准备好的厚纸皮袋,里面是整整十万元现金——这是林丽芳特意准备好用于给父母买房的部分资金。
江涛拿出九万七千元,当着父亲和那位村民的面点清。看着厚厚一沓崭新的钞票,村民喜笑颜开。村民和江建国签署了宅基地转让协议,并按了手印。
当协议生效,村民拿着钱离开后,江建国手里紧紧攥着那份代表着土地归属的文件,粗糙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上面的字迹,脸上的笑容再也抑制不住,眼角甚至泛起了些许湿润的光。他看看儿子,再看看准儿媳,声音带着些微的颤抖,却异常洪亮:“好!好!这地基……是咱家的了!”
那笑容,是心愿达成的满足,是儿子出息的自豪,更是对未来新家无限的憧憬。一块土地,如同一块坚实的基石,稳稳地落在他心里,也落在了这个家庭未来的蓝图之上。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老人喜悦的身影拉得很长,这一天,注定成为他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