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46章 海岛晨雾中的劳动课

第146章 海岛晨雾中的劳动课(2 / 2)

狗剩立刻掏出他的弹簧戒指套在手指上,说这是“幸运计算器”,结果刚数到“三十”就把手指头数乱了;二丫用薄荷叶子当算珠,一片叶子代表五百,摆了满满一桌面;阿泽最实在,掏出他的贝壳算盘,算珠打得“噼啪”响,引得张师傅直夸:“这手法,比车间会计还标准!”

午休时,孩子们的布包在墙角堆成了小山,像座五彩的小堡垒。狗剩的包里装着串玻璃弹珠,五颜六色的,说要给机器当“彩色轴承”;二丫的薄荷被小周拿去用搪瓷缸泡了水,清清凉凉的香味飘满车间,连机器的“嗡嗡”声都像是变柔和了;阿泽掏出他的贝壳算盘,非要给林小满算新订单的产量:“个袋子,每天产个,15天就能完成——比暑假赶海拾满一篮子贝壳还快!”

张师傅端着个大搪瓷盘过来,里面码着刚烙好的海菜饼,饼上的虾皮亮晶晶的,像撒了层碎银子。“林姐,您看这群孩子,眼里的光比金粉还亮堂。”他给每个孩子分了半块饼,“想当年我刚进厂,见了脚踩机都发怵,哪像他们,敢伸手摸烫金机的齿轮,还问它累不累。”

林小满咬了口饼,海菜的咸香混着面香在嘴里散开。“这就是进步啊,”她望着孩子们趴在机器旁研究齿轮的背影,“咱海岛的孩子,就得懂机器、爱劳动,知道好日子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这齿轮一圈圈转出来的。”

下午的实践课改成了“模拟生产大会战”。孩子们用粉笔在车间的水泥地上画了长长一串化肥袋,阿泽自告奋勇当“烫金工”,拿着红粉笔蹲在地上涂字,涂得满手通红;狗剩举着他那根弯成钩子的铁丝当“传送带”,跑得满头大汗,蓝布校服的后背湿了一大片;二丫负责“质量检查”,谁的字涂歪了就画个红叉,比王老师批作业还严格。

王老师在一旁拿着小本子记录,时不时被孩子们的认真模样逗笑。“这要是写进‘开学第一课’的作文里,准能得红圈。”她朝林小满招手,“小林你看,狗剩画的化肥袋上还写着‘40万’,这是把你们车间的光荣历史都记心里了。”

正热闹着,公社通讯员骑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冲进院子,车把上挂着个红绸包,在风里晃得像团小火球。“林副主任!您的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到啦!”他跳下车,把红绸包往林小满手里塞,“县上特批的,让孩子们也沾沾光,知道劳动最光荣!”

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证书封面的金字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狗剩踮着脚摸了摸,惊讶地张大嘴:“这字比烫金机烫的还亮!林婶,是不是用了三倍的金粉?”林小满笑着翻开证书,里面的钢笔字刚劲有力:“这是国家给的‘金粉’,比机器烫的还珍贵,是给咱海岛工人的光荣。”

老马叼着烟袋从办公室走出来,烟锅里的火星在阳光下明明灭灭。“小林啊,县塑料厂的人后天来参观,”他往孩子们那边努了努嘴,“让这群娃娃也来,给他们瞧瞧咱海岛的‘未来劳动者’,比任何宣传画都管用。”

狗剩立刻挺直腰板,把铁丝钩子往肩上一扛:“我来给他们演示机器怎么转!保证比课本里的插图还标准!”阿泽也举手:“我给他们算产量,用我的贝壳算盘,比计算器还快!”二丫抱着她的薄荷包,小声说:“我给机器献花,让它香香的接待客人。”

放学时,孩子们的书包里都多了片烫着“海岛特产”的金粉布样,是林小满特意给他们留的“纪念品”。王老师在厂门口整队,夕阳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都记住今天的课,”她拍了拍手,蓝布褂子上的粉笔灰簌簌往下掉,“劳动不分大小,捡麦穗、烫金、算算术,都是为了让日子越来越好。就像林副主任的机器,转一圈就多一分希望。”

阿泽举着手里的金粉布样,迎着夕阳喊:“我长大要造比我妈这台还厉害的机器!烫出全世界最亮的字!”孩子们跟着起哄,喊声惊飞了院墙上的麻雀,扑棱棱地掠过海面,把笑声带给了远处归航的渔船。

林小满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消失在海雾里,手里还攥着那本烫金证书。张师傅收拾着工具,铁皮工具箱“哐当”响了一声:“林姐,您这车间啊,不光产化肥袋,还产‘小劳模’呢。”

她低头摸了摸烫金机上的金粉,指尖沾着的微光仿佛是孩子们眼里的光。那光比任何奖状都亮,比任何产量都实在,像海岛上永远不落的太阳。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只有煤油灯的微弱光芒透过薄薄的窗纸,在墙壁上投射出算盘和证书的影子。那影子随着灯光的摇曳而微微晃动,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所见证的故事。

林小满静静地坐在灯下,专注地给阿泽缝着书包。她手中的针线穿梭自如,将那片金粉布样巧妙地缝在了兜盖上,宛如给书包镶嵌了一块小小的金牌。这块金粉布样在昏黄的灯光下闪耀着微弱的光芒,为书包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窗外,海浪不停地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首交响乐。在这海浪的奏鸣中,林小满似乎还能听见那台烫金机轻微的余震声,那是她白天工作时留下的记忆。

而在更远的地方,孩子们数着算珠的“噼啪”声也隐隐传来。这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她知道,明天一早,机器会准时转起来,算盘会接着“噼啪”响,孩子们会背着新书包走进课堂。而这海岛的劳动歌,会在齿轮的转动里、在粉笔的书写里、在孩子们的笑声里,一直唱下去,唱得越来越响亮,像那永远向前的潮水,带着希望,奔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