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06章 海岛春深耕耘希望

第106章 海岛春深耕耘希望(2 / 2)

空间里的月光草开得正盛,淡银色的花瓣散发着柔和的光。林小满坐在草边,摸了摸身边的精灵:“多亏有你,不然我哪想得到这么多点子。”

精灵用头顶了顶她的手:“是你自己肯琢磨,换了别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想不到用在啥地方。你看这海岛,就像这月光草,看着不起眼,扎下根来就能开出花。”

林小满望着空间里郁郁葱葱的作物,仿佛看到了海岛上的田埂、晒谷场,看到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她知道,这些“秘密武器”终究要靠一双手去用,才能长出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种植互助组成立那天,晒谷场插了面红旗,村民们自带板凳坐成一圈,连腿脚不便的张奶奶都让孙子背着来了。村长宣布完章程,林小满站到前面,手里拿着王同志给的书和从空间里抄的笔记:“今天咱不说别的,就说咋把地里的东西种得更好、卖得更好。我先抛个砖,说说紫米加工的事……”

她刚说完做米粉的步骤,李婶就举手:“小满,那米粉做出来咋保存?天热了会不会坏?”

“我正要说这个,”林小满翻开笔记,“书上说晒干后装在陶缸里,缸底铺层石灰,能防潮。咱村老王家不是会烧陶吗?让他多烧点缸,咱自己用还能往外卖。”

王大哥站起来:“我家有石磨,要是做米粉需要磨浆,尽管用,不要钱!”

“我家有大蒸笼,蒸米糕能用!”“我会编竹筐,装米粉正好!”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应着,场面热闹得像赶集。

林小满压了压手:“还有个事,咱的辣椒快长起来了,我想着做辣椒酱,用老陶瓮发酵,封上泥盖,能放半年。到时候贴上‘海岛丰源’的牌子,跟着紫米和鸡鸭一起往外运,肯定受欢迎。”

张奶奶的孙子举手:“小满姐,我在县中学学过画画,我能给辣椒酱设计标签不?就画咱海岛的渔船和辣椒!”

“当然能,”林小满笑着说,“不光标签,以后咱所有产品的包装都让你设计,算你一份技术股,年底分红!”底下哄堂大笑,张奶奶用拐杖敲了敲地:“这丫头,办事就是敞亮!咱跟着她干,错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互助组里天天热闹。年轻人跟着林小满学看土、选种,妇女们凑在一起研究米粉的晾晒技巧,王大哥带着几个人检修石磨,连孩子们都跟着帮忙捡柴、递工具。

有天试做米糕,李婶不小心把纯碱放多了,米糕又黄又硬。她懊恼地要倒掉,林小满拦住了:“别倒,咱尝尝问题出在哪。”她掰了一块尝尝,皱眉道:“碱味太重,下次少放一半试试。再说这米浆发酵时间不够,得提前一天泡米。”

第二天重新做,林小满悄悄在米浆里加了点空间里的纯碱,米糕蒸出来又白又软,还带着淡淡的米香。村民们抢着尝,李婶抹了把汗:“这回成了!小满,你这手艺真是没的说。”

林小满笑着把方子写在黑板上:“不是我手艺好,是这法子实在。大家多试几次,肯定比我做得好。”

夕阳下,互助组的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紫米浇水时间、辣椒施肥量、米粉晾晒注意事项……旁边的竹筐里堆满了刚收的豌豆、茄子,墙角的陶瓮里腌着新做的咸菜,空气里飘着粮食和阳光的味道。

五月初,第一批紫米米粉做出来了。林小满带着互助组的几个人,背着样品去了县里的供销社。供销社主任尝了尝,又看了看包装上的渔船图案,当即拍板:“这米粉质量好,包装也有特色,先给我来五十斤,卖得好再要!”

消息传回海岛,村民们炸了锅。王大哥的媳妇抱着孩子跑来找林小满:“小满妹子,我家那口子说,要是米粉卖得好,咱就盖新房,给孩子分个单间!”

李婶也提着一篮辣椒过来:“你看这辣椒结得多好,赶紧教咱做辣椒酱,咱也让供销社见识见识!”

林小满领着大伙在晒谷场支起大缸,把切碎的辣椒和盐、紫米酒拌在一起,一层辣椒一层盐地装进缸里,最后用黄泥封了口。阿泽和宛宛也跟着帮忙,宛宛还在每个缸上贴了自己画的小辣椒:“这样就不会弄混啦。”

这天下午,县邮局的人送来个大包裹,是京市老领导寄来的。打开一看,除了布票、粮票,还有封信,说林小满寄的药材效果特别好,让她再找些,还说县里给海岛批了两台小型粉碎机,专门用来加工饲料和米粉。

“真是双喜临门!”村长拿着信,声音都在抖,“有了粉碎机,咱的加工效率能提高一倍!”

林小满把布票和粮票收起来,打算下次慰问烈属时用:“老领导们惦记着咱,咱更得把日子过好。等粉碎机来了,咱就办个小型加工厂,让‘海岛丰源’的牌子走出县城,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傍晚,林小满带着阿泽和宛宛去海边散步。潮水退了,沙滩上留下许多贝壳,宛宛捡了个最大的,说要给辣椒酱当模型。阿泽望着远处归航的渔船,突然说:“妈,等加工厂办起来,我就去学修机器,以后机器坏了不用找外人。”

林小满摸了摸他的头,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湿漉漉的沙滩上,和海浪的痕迹交叠在一起。远处的“英雄礁”在暮色中沉默矗立,像是在守护着这片海,守护着海岛上的人。

回到家,林小满把粉碎机的事告诉了精灵。精灵在空中转了个圈:“我就说吧,咱海岛的人能行。等加工厂办起来,我再给你找些保存肉类的法子,让你们的香料鸡能运到更远的地方去。”

林小满看着窗外的星空,海风吹来带着咸湿的气息,夹杂着田地里庄稼生长的味道。她知道,日子就像这海浪,一波推着一波,往前赶,往前涌,只要大伙手拉手、心齐着,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长不出的希望。

互助组的灯还亮着,村民们在讨论着加工厂的布局,笑声和说话声顺着风飘过来,和海浪声、虫鸣声混在一起,成了海岛春夜里最动听的歌。这歌声里,有汗水,有期盼,有一双手能握住的踏实,有一颗心能感受到的温暖。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互助组的黑板上又会写下新的字,田埂上的辣椒会蹿得更高,海岛上的人,会迎着风,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