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结束后,不少之前想 “供奉仙玉” 的百姓,主动报名参加学堂的种植技术课。一位之前每天去枢纽等候的村民说:“听了陈大叔的故事,我才明白,求神仙不如求自己。以后我要好好学技术,把灵脉作物种好,也能像他一样赚钱。”
为了扩大宣传范围,苏清还将讲堂的内容录制成 “灵脉影像”,通过凡间官府的公告栏、市集的显示屏循环播放,让没机会去学堂的百姓也能看到这些真实案例。影像里,陈大叔的笑容、张婶的账本、学员们学习的场景,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明白 “勤劳致富” 的道理。
三、机制三:禁止过度供奉 —— 官府联动,定理性边界
“光靠引导还不够,还得有规则约束过度行为。” 小钱联合凡间官府,出台《关于理性对待仙凡交往的规定》,其中明确:禁止百姓花费超过家庭月收入 10% 的钱财购买供奉品(如仙玉、灵脉香烛);禁止在公共场合(如枢纽、市集、学堂)进行大规模跪拜、供奉活动;禁止以 “供奉神仙” 为名,向他人索要钱财或商品。
为落实规定,凡间官府在枢纽、市集等场所设立 “理性引导岗”,安排工作人员巡逻,遇到过度供奉的百姓,及时提醒其 “收入占比限制”,并引导他们咨询民生问题或参加学堂;在供奉品售卖点(如仙玉店、香烛铺)张贴 “消费提示”,要求商家主动告知百姓 “理性消费,勿过度供奉”,若商家诱导百姓超支购买,将被处以罚款。
汴京城的仙玉店老板之前总向百姓推荐 “高价供奉仙玉”,说 “供奉越贵,财神越保佑”,官府工作人员发现后,对他进行了警告,并要求他在店内张贴消费提示。之后,有位百姓想花 300 铜钱(相当于他月收入的 30%)买一块仙玉供奉,老板主动提醒:“您的收入每月才 1000 铜钱,按规定最多花 100 铜钱买供奉品,不如用剩下的钱去学堂学技术,比供奉更管用。”
官府还在之前的 “财神庙” 旧址,改建了 “仙凡民生咨询点”,摆放着《贸易指南》《学堂招生简章》《帮扶政策》等材料,安排专员为百姓解答问题,彻底取代了之前的供奉功能。不少百姓路过咨询点,都会进去拿一份材料,再也没人在旧址进行跪拜、供奉。
机制见效:盲目退去,理性回归
三个月后,“理性互动机制” 的成效逐渐显现:
枢纽等候人数减少 90%:每月初一的 “财神咨询日”,百姓都会通过预约有序咨询,平时枢纽门口再也没有盲目等候的人群;
过度供奉基本消失:供奉品售卖点的销售额下降 60%,且购买者多是花费 10% 以内收入购买小额香烛,用于日常祈福,而非 “求财富”;
学堂报名人数翻倍:仙凡民生学堂的学员从 40 人增至 80 人,新增学员多是之前想 “求神仙” 的百姓,他们主动报名学习种植技术、贸易规则;
正规渠道咨询量激增:贸易司的 “仙凡贸易资质申请” 量每月增长 30%,民生帮扶热线的咨询量增长 50%,百姓们不再问 “如何求财神”,而是问 “如何申请贷款”“如何参加天庭采购”。
小钱通过直播镜看到,汴京城的市集里,百姓们忙着挑选灵脉作物种子、咨询贸易资质,苏清的学堂里,学员们在灵脉试验田忙碌地种植,枢纽的民生咨询点前,百姓们有序地领取政策材料,整个场景充满了 “靠自己努力” 的活力,再也没有之前的盲目崇拜。
一天,小钱在 “财神咨询日” 结束后,遇到了之前想供奉仙玉的妇人。她手里拿着学堂的种植技术手册,笑着说:“小钱大人,我现在在学堂学种灵脉番茄,上个月卖了 800 铜钱,比之前靠供奉求来的‘好运’管用多了!以后我再也不花冤枉钱买供奉品了,要把钱花在学技术、扩经营上。”
小钱看着妇人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建立 “理性互动机制”,不仅解决了百姓盲目崇拜的问题,更让新秩序的 “民生为本” 理念深入人心 —— 百姓们终于明白,神仙不是 “赐福者”,而是 “助力者”;好日子不是 “求来的”,而是 “干出来的”。
离开枢纽时,夕阳正洒在 “仙凡民生咨询点” 的牌匾上,金光闪闪。小钱回头望了一眼,看到百姓们在咨询点前认真地听专员讲解政策,苏清正带着学堂的学员,在市集里推广他们种的灵脉作物,整个汴京城充满了 “理性、务实、向上” 的气息。
他深吸一口气,脚步轻快地走向灵脉通道。他知道,百姓崇拜的引导,只是新秩序运营中的一个小挑战,未来还会有更多问题等着他解决。但只要坚持 “民生为本”,用 “理性机制” 代替 “生硬禁止”,用 “真实案例” 代替 “空洞说教”,就能让新秩序始终走在 “惠及全民” 的道路上,让仙凡融合的未来,更加光明、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