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225章 波斯使者 西海波澜

第225章 波斯使者 西海波澜(1 / 2)

锡兰唐城的繁华与秩序,如同投入印度洋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达千里之外。就在周明远等人忙于处理日益增长的贸易事务、协调各方关系之时,一队风尘仆仆、衣着与常见阿拉伯商旅略有不同的客人,在数名“察事司”便装人员的秘密引导下,经由一条相对僻静的路径,进入了唐城核心区域。

这队人马的首领,是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残留着昔日高贵气度的波斯长者。他名叫阿尔达希尔,曾是波斯萨曼王朝的一位边疆总督,如今,则是肩负着王国存续希望的秘密特使。

海政司锡兰分司衙署的密室之内,烛火通明,气氛凝重。周明远亲自接待了这位不速之客,赵青(已从曲女城临时调至锡兰山协调西方事务)亦在座旁听。门外由绝对可靠的水师亲兵把守,确保此次会面绝无外泄之虞。

“尊贵的大唐总督阁下,”阿尔达希尔操着流利的粟特语(一种在中亚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锡兰山亦有通译),右手抚胸,深深一躬,姿态放得极低,“鄙人阿尔达希尔,奉我萨曼王朝埃米尔之命,冒昧前来,祈求伟大唐帝国的庇护与援助。”

周明远早已从凌素雪提前送达的密信中知晓大致来意,此刻面色平静,抬手虚扶:“使者远来辛苦,请坐。大唐与波斯,古有丝路情谊,有何难处,但讲无妨。”他刻意使用了“波斯”这一古称,而非当下西亚更常见的“大食”或具体王朝名称,带着一丝怀柔与尊重。

阿尔达希尔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落座后,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语气沉痛而急迫:“总督阁下明鉴。自怛罗斯之战后,我波斯故地诸邦,便日益受到西方大食(阿拔斯王朝)的压迫。他们视我们为异端,课以重税,强征我们的子弟入伍为他们征战,更不断派遣总督,蚕食我们的权柄,践踏我们的信仰(拜火教)与传统。”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与悲凉:“如今,巴格达的哈里发,其内争虽暂息,但对东方的控制与榨取却变本加厉。我萨曼王朝,据守河中等地的埃米尔,虽勉力维持,然独木难支,境内民心惶惶,贵族离心。长此以往,恐有倾覆之祸,波斯文明之火,或将熄灭于大食的铁蹄与经卷之下!”

赵青静静地听着,目光锐利,捕捉着阿尔达希尔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周明远则适时地露出同情之色,问道:“使者所言,令人扼腕。却不知,贵邦埃米尔,希望我大唐如何相助?”

阿尔达希尔身体前倾,语气变得更加恳切:“我们听闻,大唐雄师扫平西域,威震大食,使其东进之势戛然而止。更见大唐巨舰航行于西洋,于锡兰山建立如此基业,商贾云集,武备森严。此等盛况,令我主埃米尔心向往之。”

他顿了顿,说出了核心请求:“我等恳求大唐皇帝陛下与杜尚父,能与我萨曼王朝缔结盟约,承认我邦地位,给予正式册封。若能派遣使者,携国书前往我邦,必将极大鼓舞我国军民士气,震慑巴格达的野心!”

“此外,”他压低了声音,“我们希望能从大唐获得一些……军事上的援助。并非要求天兵直接介入,而是希望可以获得一些贵国精良的军械,尤其是那些威力强大的弩炮、以及坚固甲胄的锻造技术。若有可能,盼能允我邦派遣子弟,至大唐水师或讲武堂学习操船、战阵之法。”

最后,他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若得大唐相助,我萨曼王朝愿成为大唐在西域最坚定的盟友,永为藩屏。更可助大唐商队,开辟一条绕过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经由我邦境内,直通拂林(拜占庭帝国)的‘新陆上丝路’!届时,东西货殖,将不受大食盘剥,直通西方,其利无穷!”

密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阿尔达希尔的请求,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多个层面,分量极重。与萨曼王朝结盟,意味着大唐将更深入地介入西方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直接挑战阿拔斯王朝在该区域的权威。但反过来,若成功,则能在西方打入一个坚实的楔子,获取一个重要的盟友,并可能打开通往欧洲的贸易新通道,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周明远与赵青交换了一个眼神。周明远缓缓开口,语气谨慎:“使者所求,事关重大,非我锡兰山一隅所能决断。需即刻禀明长安陛下与杜尚父,由朝廷定夺。”

阿尔达希尔连忙道:“这是自然!只是情势紧迫,巴格达的压迫日甚,恳请贵国能早日决议。”

赵青此时插言,问题直指关键:“阿尔达希尔使者,据我们所知,萨曼王朝内部,对于联唐抗大食一事,是否意见统一?此外,大食阿拔斯王朝虽内乱方平,但其底蕴犹在,若知贵邦与我大唐结盟,会作何反应?贵邦是否有能力承受其可能的军事报复?”

这些问题尖锐而实际,阿尔达希尔脸色变了变,沉默片刻,才苦涩道:“不瞒阁下,国内……确有分歧。部分贵族畏惧大食兵锋,主张妥协。但我主埃米尔及多数忠贞之士,深知妥协只会换来更快的灭亡,唯有奋起一搏,或可争得一线生机。至于大食的报复……这正是我等急需大唐军械与训练之故,唯有自强,方能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