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内乱的烽火与血腥气息,尚未被秋风吹散,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然在杜丰的意志下,发出了低沉而威严的轰鸣。所谓“讨逆护侨”,不过是一面师出有名的旗帜,真正的意图,是彻底解决这颗帝国东疆的钉子,将朝鲜半岛完全纳入掌控。
安东都护府治所(今辽西义县一带),早已是兵马云集,旌旗猎猎。来自幽州、平卢、河东的精锐府兵,以及归附的契丹、奚族骑兵,合计五万余人,在安东大都护、老将李抱玉的统帅下,完成了最后的集结与誓师。他们的任务,是自陆路跨过辽泽,向鸭绿水(鸭绿江)推进,威逼新罗北部边境,牵制其可能北调的兵力,并与南下的水师形成夹击之势。
而真正的主力与决胜关键,则在于跨海而来的登州水师及随船陆军。
登州港内,经过短暂休整并补充了兵员、给养的陈璘水师舰队,规模更胜从前。近五十艘大小战舰,搭载着由右威卫将军王难得统率的三万江淮劲卒,以及大量的攻城器械、粮草辎重。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肃杀之气弥漫海天。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势正好。杜丰虽未亲临,但其意志已通过兵部文书与凌素雪麾下信使,清晰地传达至每一位高级将领耳中。
“陛下有旨,尚父钧令:新罗无道,囚禁天使,祸乱侨民,更兼内斗不休,已失藩臣之礼,不配国君之位!今命尔等,水陆并进,代天行罚,平定三韩,以彰天朝之威,以慰侨民之望!”宣旨官的声音在登州港码头高台上回荡。
“万岁!万岁!万岁!”数万将士的怒吼声如同海啸,震动着港湾。
陈璘与王难得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澎湃的战意与决心。
“升帆!启航!”陈璘立于“伏波”号舰首,令旗挥下。
巨大的船帆依次升起,饱受风势,发出沉闷而有力的鼓荡声。锚链绞动,沉重的铁锚破水而出。庞大的舰队,如同一条苏醒的东方巨龙,缓缓而又不可阻挡地驶出熟悉的港湾,犁开万顷碧波,向着东方那片陷入战火与混乱的土地,破浪前行!
舰队航行数日,一路无阻。陈璘谨记杜丰“克制”与“威慑”并重的指示,并未攻击沿途遇到的新罗渔船或商船,但那庞大的阵容与森严的军容,已足以让任何目睹者魂飞魄散,消息也以更快的速度传向半岛。
与此同时,在新罗内部,“察事司”的运作也达到了高潮。
金城内,支持金仁问的贵族势力,在得到“察事司”秘密传递的、关于金庾信准备对其进行全面清洗的“确切情报”后,终于不再犹豫。伊飡金顺元等人,暗中联络了部分对金庾信、金敬信不满的宫廷侍卫和城中守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突然发难,打开了一处城门。
早已在城外密林中等候多时的、由“百济义军”和部分倒戈新罗军组成的“接应”部队(实为“察事司”协调指挥),迅速涌入城中,与金仁问派的势力合流,直扑王宫!
金城内顿时杀声四起,火光冲天。金庾信与金敬信虽奋力抵抗,但事发突然,且军心早已因内外压力而浮动,更兼有“唐军即将登陆”的谣言四处传播,抵抗迅速瓦解。混战中,金庾信被乱箭射杀,金敬信则在试图突围时,被其麾下心生异志的将领擒获,献给了金仁问。
当大唐水师庞大的身影出现在汉江口(此处指临津江或礼成江入海口,靠近新罗王都金城)外海时,金城内的战斗已近尾声。金仁问在金顺元等贵族的“拥戴”下,宣布继位,并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开城,迎接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