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强化军事布防与交通网络。
以疏勒、碎叶、于阗、逻些(拉萨)为四大核心军镇,驻扎重兵。重建并完善烽燧系统、驿站网络,确保政令军情传递畅通。大力推行军屯、民屯,尤其是在战略要地,力求粮草部分自给,减轻内地转运压力。
其五,经济文化融合。
命令“兴业社”全面进入西域,依托丝绸之路,大力发展东西贸易。同时,引进内地的先进农业技术(如坎儿井、代田法)、手工业技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各郡县治所设立官学,推行汉文、儒经教育,鼓励胡汉通婚,促进文化融合与认同。
“尤其重要者,”杜丰强调,“乃是废除各地不合理的旧俗恶法,如吐蕃之奴隶制,当坚决推行解放奴婢之政策。颁布统一的、宽简的律法,示人以信,待人以公。唯有让西域各族百姓,皆能感受到王化之恩,得享生民之乐,方能收其心,固其土,使其地永为华夏之屏障,而非暂附之累赘。”
刘晏抚掌赞叹:“尚父之策,思虑周详,深谋远虑!此非徒设一官衙,实乃为帝国经营西域,立万世之基也!合则力强,分则力弱,统一号令,确为必要!”
兵部尚书也道:“军事布防层层递进,核心军镇与羁縻之地互为犄角,可保无虞。”
数日后,紫宸殿内,杜丰将这份详尽的《西域大都护府建制方略》呈于代宗皇帝御前。
代宗仔细阅毕,龙颜大悦:“尚父老成谋国,此策可谓高瞻远瞩!西域万里,能得此良策以治之,朕复何忧?”他当即慨然应允,“便依尚父所奏!着中书门下即刻拟旨,昭告天下:即日起,设立西域大都护府,治所疏勒,总揽安西、北庭、吐蕃及葱岭以西新抚之地一切军政要务!首任大都护……”
代宗目光落在杜丰身上,带着无比的信任:“便由尚父,暂领其职,总揽全局,便宜行事!待局势稳定,再择贤能继任!”
“臣,领旨谢恩!”杜丰躬身。他深知,这副担子极其沉重,但亦是实现他“挽天倾”后,构建稳固帝国版图的关键一步。
帝国的意志化为一道道加盖玉玺的诏书,携带着详细的建制章程与官员任命,飞向遥远的西域。
消息传出,西域各地反应不一。渴望稳定与秩序的商贾百姓欢欣鼓舞;心思各异的部落首领与旧贵族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约束;而刚刚战败、退守药杀水以西的大食人,则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东方邻居,并非劫掠式的征服者,而是一个有着完整统治体系和长远战略的、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疏勒城,开始大兴土木,扩建官署,营建仓廪,为迎接西域大都护府的正式运作做准备。帝国的行政力量,如同坚韧的藤蔓,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向着这片新整合的广袤疆域,深深地扎根、蔓延。
杜丰站在长安的舆图前,看着那片被标注为“西域大都护府”的辽阔区域,知道一个前所未有的、由大唐牢牢掌控的西域时代,正式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