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96章 分而治之 设立都护

第196章 分而治之 设立都护(2 / 2)

这一条,必将触动所有旧贵族的根本利益,会遇到巨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引发反弹。但杜丰决心已定。他相信,只要唐军刀锋足够锋利,政策执行足够坚决,再辅以利益交换(如给予旧贵族部分经济补偿或虚职荣誉),这项撼动高原根基的政策,必须推行下去。解放出来的大量人口,将成为开发高原、缴纳赋税、甚至提供兵源的基础。

其四,移民实边,推行教化。

从陇右、河西乃至蜀中,招募贫苦农户、手工业者,给予土地、种子、免除赋税等优厚条件,鼓励他们迁往吐蕃新地,尤其是拉萨河谷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同时,在各都督府治所设立官学,强制贵族子弟入学,学习汉文、儒经、律法,推行大唐衣冠、礼仪。宗教方面,不急于打压本土宗教,但鼓励佛教(汉传)高僧前往传法,并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成为维护稳定的力量。

其五,经济纽带,血脉相连。

命令“兴业社”迅速进入,建立分支。利用吐蕃丰富的畜牧、矿产(如盐、硼砂)资源,开展贸易。将内地的茶叶、丝绸、铁器、粮食运进去,将吐蕃的牲畜、皮毛、药材运出来。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是比任何武力征服都更为牢固的纽带。

思路逐渐清晰,一份详尽的《吐蕃故地善后及治理方略》在杜丰笔下逐渐成形。窗外,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数日后,大明宫紫宸殿,小范围的高级军政会议。

杜丰将这份沉甸甸的方略呈递给代宗皇帝,并向在场的重臣阐述了自己的构想。

不出所料,当听到“废黜奴制”时,殿内响起了一片吸气声。

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忧心忡忡道:“尚父,分割治理、驻军移民,皆乃良策。然这废黜奴制……是否过于激进?吐蕃旧贵族虽降,其势犹在,若因此逼其反叛,恐新得之地,顷刻糜烂啊!”

杜丰早有准备,平静回应:“李公所虑,亦是常情。然请问,是留着数十万心怀怨恨的奴隶,随时可能被旧贵族利用来造反更危险?还是解放这数十万人,使其成为心向大唐、安居乐业的百姓,并以此彻底斩断旧贵族动员能力更危险?”

他顿了顿,声音铿锵:“旧贵族或会反弹,但他们在藏北已失根基,逻些在我军掌控之下。些许叛乱,不过疥癣之疾,我大唐王师正可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进一步清除顽抗势力!此为阵痛,不可避免,但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唯有让吐蕃底层民众真正感受到王化之恩,得享生民之乐,此地方能长治久安,永为大唐之土,而非暂歇之驿站!”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看向代宗:“陛下,吐蕃之治,非一时之功,需有十年、甚至数十年之坚持。然此策若行,则高原可定,西陲永宁。臣,恳请陛下圣断!”

代宗皇帝看着杜丰,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与远见,回想起自安史之乱以来,杜丰的每一次谋划,几乎从未出错。他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准奏!便依尚父之策行事!着中书省即刻拟旨,设立四大都督府,归属、驻军、移民、废奴、教化诸事,均由尚父总揽,各部协同,务必使吐蕃新地,稳如磐石!”

“臣,领旨!”杜丰躬身,心中一块大石落下。

帝国的意志,随着一道道加盖玉玺的诏书,飞向那片刚刚臣服的雪域高原。一场比军事征服更为深刻、影响更为久远的变革,即将在那片世界屋脊上轰轰烈烈地展开。杜丰的笔下,不仅规划了疆域,更在试图重塑一片土地和人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