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91章 吐蕃内乱 天赐良机

第191章 吐蕃内乱 天赐良机(1 / 2)

朔风卷过长安城头,带着初冬的凛冽。政事堂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空气中的寒意,却驱不散杜丰眉宇间那一丝凝重的沉思。

他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越过已然平定、渐复生机的河北、陇右,越过牢牢掌控、稳步发展的安西、北庭,最终定格在那片广袤而神秘的高原——吐蕃。那片土地,如同大唐脊背上的一根毒刺,虽经数次打击,论钦陵败亡,但其根基未损,时叛时附,始终是西陲最大的隐患。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已显成熟刚毅的面庞。年近不惑的杜丰,气质愈发沉静内敛,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在看向舆图时,会迸发出锐利如鹰隼的光芒。身居“尚父”之位,总揽军政,他肩头担负的,是整个帝国的兴衰安危。

“尚父,”一个清冷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凌素雪一身玄色劲装,悄无声息地走入,尽管面色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坚定锐利,187章那夜留下的创伤似乎已无大碍,唯有行动间微不可查的一丝滞涩,提醒着那场生死搏杀的存在。她将一份密封的铜管双手呈上,“察事司,安西急报,最高密级。”

杜丰转身,接过铜管,指尖触及冰冷的金属,心中微微一动。他看向凌素雪,声音放缓:“伤可大好?这些事,让

凌素雪垂眸,避开他过于关切的目光,声音依旧平淡:“无妨。此报干系重大,属下亲自送来稳妥。” 她顿了顿,补充道,“苏瑾将军已在门外候见。”

杜丰点了点头,熟练地用特定手法开启铜管上的机关,取出卷得极紧的绢帛。他没有立刻展开,而是对凌素雪温言道:“先去偏殿歇息,暖阁里有新贡的蜀中丹参茶,对你伤势有益。”

凌素雪唇角几不可察地抿了一下,算是回应,随即躬身退下,身影融入殿外的阴影中,如同从未出现过。

杜丰展开绢帛,目光迅速扫过其上密密麻麻的密码文字,旁边早有书吏译成了楷书。他的眉头先是微蹙,随即渐渐舒展开来,一抹锐利的光芒在眼底闪过。

也就在这时,一身戎装,风尘仆仆的苏瑾大步走入,甲胄铿锵作响。他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坐镇河西,威震羌胡,但在杜丰面前,依旧保持着当年那份恭敬。

“末将苏瑾,参见尚父!”

“不必多礼,看座。”杜丰抬手虚扶,将手中的绢帛递了过去,“你来得正好,看看这个。”

苏瑾接过,只看了几行,脸色便凝重起来,越往下看,呼吸越是粗重了几分。待到看完,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惊与兴奋:“尚父!这…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绢帛上所载,正是察事司安西分部付出巨大代价,甚至牺牲了数名深潜多年的“暗桩”,才从吐蕃核心层传递出的绝密情报。

吐蕃,内部出大问题了。

自论钦陵兵败身死,其家族势力遭到清算,但新任大论(宰相)论莽罗衣手段酷烈,急于巩固权位,大肆征敛以充军资,连续对唐用兵失利后,更是变本加厉,将战争带来的沉重赋税和兵役负担,强加在各部族头上。原本就与王族(悉补野氏)及论氏家族矛盾重重的旧贵族(如韦氏、娘氏、琛氏等),怨气已达顶点。

更致命的是,吐蕃赖以维持统治的基石——奴隶制,因其残酷剥削和连年征战损耗,导致属民(奴隶)暴动此起彼伏。高原东部靠近大唐边境的几个小型羌族部落,因无法忍受吐蕃贵族的压榨,已暗中串联,有归附大唐之意。

雪上加霜的是,去岁高原遭遇罕见白灾(大雪灾),牲畜冻死无数,春荒又接踵而至,粮食极度匮乏。论莽罗衣非但不全力赈济,反而为了筹备可能对唐发动的“雪耻”之战,强征各部仅存粮秣,终于激起了大规模反抗。

“据报,韦氏、娘氏家族已秘密联络,不满论莽罗衣专权误国,更不满赞普(赤松德赞)年幼,大权旁落。他们暗中控制了逻些(拉萨)部分城防,与论莽罗衣的亲卫部队数次发生摩擦,几近火并。”杜丰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洞悉时局的穿透力,“而河西、陇右前线回报,吐蕃驻军近期调动频繁,但并非向前推进,反而有向内收缩、互相戒备的迹象。结合此情报,可知其内乱已非空穴来风,甚至可能一触即发。”

苏瑾激动地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吐蕃的位置:“尚父!吐蕃内部贵族倾轧,属民离心,天灾人祸交加,此乃百年不遇之良机!若我大唐此时能果断出手,或可一举解决这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