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72章 西域捷报 边患暂息

第172章 西域捷报 边患暂息(1 / 2)

就在河北三镇相继俯首,帝国东方渐趋平定之际,遥远的西域,那场关乎大唐西陲安危的鏖战,也终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迎来了阶段性的转折。

龟兹城,已然成为一座浴血的坚城。

城墙上下,遍布战争留下的狰狞痕迹。被回回炮砸出的坑洼尚未填平,焦黑的箭楼兀自冒着残烟,空气中混合着尸骸腐臭与硝烟的刺鼻气味,久久不散。城头值守的唐军将士,人人面带倦容,甲胃破损,许多士卒身上还缠着渗血的布条,但他们的眼神,却如同大漠中历经风沙磨砺的磐石,坚定而锐利,死死盯着城外那片连绵的吐蕃营寨。

吐蕃“幼狼”论莽罗衣的攻势,持续了将近一月。这位年轻的吐蕃枭雄,用兵确如传闻中那般狡诈狠厉。他不再像其叔论钦陵那样寻求正面决战,而是不断变换主攻方向,时而勐攻东门,时而夜袭北墙,辅以回回炮的持续轰击,试图在漫长的消耗战中拖垮唐军的意志和城防。

然而,他低估了梁宰的决心,也低估了安西唐军的韧性。

安西节度使梁宰,这位面容粗犷的宿将,仿佛一株扎根边塞的胡杨,任凭风沙狂啸,我自岿然不动。他采纳了杜丰“稳守挫锐”的战略,凭借龟兹坚固的城防,与论莽罗衣展开了殊死的拉锯。每一次吐蕃士兵如同潮水般涌上城头,都会遭到唐军顽强的反击。滚木、礌石、热油、金汁……所有能用的守城器械和手段都被发挥到极致。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几乎每日都在上演,城墙垛口反复易手,又被唐军一次次舍生忘死地夺回。

副将浑泰在这场血战中迅速成长,他继承了堂兄浑瑊的勇武,每每在关键时刻,亲率精锐甲士充当救火队,哪里防线告急就冲向哪里,手中长槊不知挑翻了多少吐蕃“桂”武士,自身也多次负伤,却始终死战不退。他的勇猛,极大地鼓舞了守城军民的士气。

但战争的代价是惨烈的。城中守军伤亡日增,药材奇缺,箭矢储备也消耗巨大。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吐蕃那几具庞大的回回炮,它们持续不断地将巨大的石块抛射入城,不仅砸毁民宅,更对城墙本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南面一段城墙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就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河西节度使派出的五千精骑、一万步卒,携带着大批箭矢、守城器械和部分工匠,历经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龟兹外围。他们并未贸然与吐蕃主力决战,而是依令,在梁宰的调度下,一方面加强城防,抢修破损,另一方面,不断派出精锐骑兵,袭扰吐蕃的粮道和小股部队,使得论莽罗衣无法全力攻城。

与此同时,凌素雪麾下“察事司”西域分部的活动也初见成效。关于论莽罗衣“损失惨重”、“久攻不下、赞普不满”、“其他贵族欲取而代之”的流言,开始在吐蕃军中悄然传播。虽然未能直接导致其内乱,但也无疑加剧了论莽罗衣的压力和其麾下各部族军队的疑虑。

战局,逐渐陷入了胶着。论莽罗衣发现,龟兹这块骨头,远比他想象的要硬得多。唐军的抵抗意志顽强得可怕,而援军的到来和后勤线受到袭扰,更让他速战速决的计划彻底落空。时间,开始站在防守一方。

转机,发生在一个风沙骤起的黄昏。

连日攻城受挫,士气有所低落的吐蕃军,再次组织起一波强攻,主攻方向正是那处出现裂痕的南城墙。巨大的攻城锤在箭雨和盾牌的掩护下,一下下撞击着城门,云梯如同附骨之疽般搭上城头,吐蕃士兵嚎叫着向上攀爬。

梁宰亲临南城指挥,浑泰则率领敢死之士在城头往来冲杀,战况异常惨烈。眼看一段城墙在撞击和攀爬中摇摇欲坠,数名吐蕃悍卒已然跃上城头,形势岌岌可危。

就在此时,浑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猛地夺过身边士卒手中一罐勐火油(石油),点燃引信,在周围唐军惊骇的目光中,大吼一声:“大唐万胜!” 竟纵身从城墙裂口处跃下,直直砸向下方那巨大的攻城锤和密集的吐蕃士兵!

“轰——!”

剧烈的爆炸声和冲天而起的火光,瞬间吞噬了攻城锤以及周围的大片区域。火焰猛烈燃烧,引燃了吐蕃士兵的衣甲和攻城器械,引发了一片混乱和凄厉的惨嚎。

浑泰,这位年轻的将领,以最壮烈、最决绝的方式,践行了他与龟兹共存亡的誓言,也用生命为守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为浑将军报仇!”梁宰虎目含泪,嘶声怒吼,挥刀将一名刚探上城头的吐蕃百夫长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