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62章 经济绞索 无声之战

第162章 经济绞索 无声之战(1 / 2)

杜丰的政令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帝国庞大的官僚机器中激起层层涟漪,并以最快的速度传导至每一个关键的节点。一场不见刀光剑影,却同样残酷甚至更为致命的战争,悄然在河北大地上拉开了帷幕。

长安,兴业社总号。

这处位于东市繁华地段的庞大建筑群,平日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今日却透出一股不同寻常的肃杀之气。顶层的密室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初冬的寒意。柳明澜身着藕荷色襦裙,外罩一件银狐皮坎肩,正凝神听着几位大掌柜的汇报。她面容依旧明艳,眉宇间却添了几分执掌乾坤的沉稳与干练,眸中流转的不再仅仅是商业的精明,更带着一丝参与国策执行的锐利。

“夫人,”负责盐业的大掌柜率先开口,他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遵照度支司密令与总号指令,所有通往魏博镇的官盐、私盐渠道已全部切断。我们在沧州、景州设立的稽查点,这三日已扣下试图绕道运入魏博的盐车十七辆,均已按律充公。此外,已严令各分号,凡与魏博有牵连的商户,一律暂停盐引兑换。”

柳明澜微微颔首,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桌面:“做得干净些,莫要留下把柄,授人口实。另外,在魏博周边的镇州、冀州、贝州,我们的盐仓要足量备货,价格……按平日市价的八成发售。”

“八成?”大掌柜微微一怔,“夫人,这……”

“照做便是。”柳明澜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朝廷要的,是让魏博无盐可用,民怨沸腾,而非让周边州郡的百姓也吃不起盐。低价售盐,既可收拢周边民心,彰显朝廷仁德,也能让魏博境内的百姓看得见、听得着,对比之下,其怨气只会更盛。”

“是,小人明白了!”大掌柜恍然大悟,连忙记下。

紧接着,负责丝绸、茶叶、瓷器等货殖的大掌柜也逐一汇报。兴业社凭借其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和与官府的深度绑定,已然成为执行这场经济封锁最有力的臂膀。所有奢侈品乃至许多日常用品的供货清单被重新审核,凡是最终流向可能指向魏博的订单,都被毫不留情地搁置或取消。

“铁器、皮革、药材等战略物资,是重中之重。”柳明澜强调,“尤其是铁器,一片铁渣都不许流入魏博。知会与我们交好的各路商队,谁敢铤而走险,便是与朝廷、与我兴业社为敌,日后休想再在大唐境内行商。”

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冰冷的锋芒。诸位大掌柜心下凛然,皆知此事已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关乎国策的生死较量,无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此外,”柳明澜最后吩咐道,“动用我们在河北的人手,尤其是那些游走于城乡之间的货郎、脚商,将魏博周边州郡盐贱物丰的消息散播出去。要说得具体,何处盐价几何,米价几何,布价几何……让魏博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为何而受苦。”

“是!”

诸位大掌柜领命而去,密室中重归寂静。柳明澜走到窗边,眺望着长安城鳞次栉比的屋顶和远处隐约的宫墙。她的夫君正在那宫墙之内,运筹帷幄,与天下的顽敌博弈。而她,能做的便是为他守好这经济战场,将这无形的绞索,一寸寸勒紧。

她知道,这场无声的战争,或许比真刀真枪的拼杀更为考验耐心与谋略。

---

魏博,魏州城。

与长安的井然有序相比,如今的魏州城却弥漫着一股日益浓郁的恐慌与焦躁。

最初的变化是细微的。城东王记盐铺的掌柜发现,往常准时送达的盐车迟了三天还未见到踪影,派人去催问,得到的回复含糊其辞,不是说道路不畅,便是说货源紧张。紧接着,城西李家的布庄,几种畅销的江南绸缎断了货。茶楼里的好茶也渐渐换成了些劣等货色。

但真正的恐慌,是从盐价开始飙升的那一刻开始的。

不过短短七八日,魏州城内的盐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从最初的四十文一斗,疯涨至一百文、两百文,而且有价无市!各大盐铺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龙,却往往等到日上三竿,也等不来几粒盐。店铺纷纷挂出“售罄”的木牌,引得民怨沸腾。

“怎么回事?为何买不到盐了?”

“听说……是朝廷不让卖盐给我们魏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