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大捷的战报,如同冬日里最炽热的阳光,瞬间驱散了笼罩在大唐帝国上空许久的阴霾。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尚未抵达长安,胜利的喜讯已通过“兴业社”遍布各地的商队和凌素雪掌控的“察事司”快马,先一步传遍了京畿。市井坊间,人人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杜丰的声望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当正式的露布捷报由凯旋的信使高举着,在禁军仪仗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穿过朱雀大街,直抵皇城承天门前时,整个长安都沸腾了。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动地。捷报中详细禀报了刘晏坚守孤城、梁宰雪夜奇袭、以及最终迫使论钦陵狼狈溃退的辉煌战绩,字里行间,虽未多言,但所有人都明白,这背后真正的运筹帷幄者,乃是深居政事堂的杜相。
肃宗皇帝在病榻上闻此大捷,精神为之一振,竟觉得病体都轻松了几分。他立刻下旨,要举行盛大的凯旋献俘仪式,并要大赏功臣。
紫宸殿内,肃宗强撑病体,端坐御座,太子李豫侍立一旁,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庄重而热烈。杜丰身着紫色宰相朝服,立于百官之首,面容沉静,并无丝毫骄矜之色。
“杜卿!”肃宗的声音带着难得的洪亮与激动,“河西大捷,扬我国威,定我西陲!此皆卿运筹帷幄,用人得当之功!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陛下谬赞。”杜丰出列,躬身道,“此战之功,首在陛下天威浩荡,庙堂支持;次在前线将士用命,刘晏、梁宰、苏瑾、浑瑊等将领浴血奋战;再次在后方百姓输粮纳饷,同心协力。臣不过尽本分,协调各方,实不敢居功。”
他一番话,将功劳归于上下一心,姿态谦逊,更显气度。
肃宗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颁布封赏:
刘晏,加封检校吏部尚书,实封三百户,仍兼盐铁转运使,总领财政改革;
梁宰,晋爵凉国公,授镇军大将军,实封五百户,仍镇安西;
苏瑾,正式擢升为陇右节度使,封县侯;
浑瑊,加封骠骑大将军,实封三百户,仍镇北庭。
对于杜丰,肃宗沉吟片刻,朗声道:“杜丰,挽狂澜于既倒,定社稷于倾危,文治武功,冠绝朝野。特晋爵赵国公,食邑通前一千五百户,仍总领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太尉’衔,总揽全国军政!”
太尉!三公之首,虽是荣衔,却代表着武臣的极致荣耀!杜丰以文臣之身,加太尉衔,获此殊荣,在本朝可谓罕有。这既是皇帝对其平定吐蕃之功的肯定,也是对其总揽军政大权的正式确认。
“臣,谢陛下隆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杜丰再次深深叩拜。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总揽军政,意味着他将直面帝国所有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
盛大的凯旋典礼和封赏,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落下帷幕。长安城仿佛又回到了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光景,酒肆茶馆终日喧嚣,都在传颂着杜相爷的英明神武与前线将士的英勇无畏。